第四十三章 演说(2/3)
“离开昆明前,本宫的祖母、母后都对本宫放心不下,她们说,本宫还在总角之年,打仗应该是大人的事,要本宫安心在宫中读书,本宫拒绝了。这十几年来,无数华夏的英雄儿女不甘异族凌辱,奋起反抗,视死如归。夏完淳,本宫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十四岁就毅然投笔从戎反抗鞑子,十七岁慷慨就义。他不怕死,本宫是大明储君,是未来的君父,更不能怕死。抗击鞑虏,恢复华夏,本宫责无旁贷!”朱慈煊慷慨激昂,王启隆等也是热血上涌,看向朱慈煊的目光更加狂热。城下,屯丁们也被朱慈煊的气势所摄,神色肃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朱慈煊接着道,“别看鞑子如今气焰熏天,他们血债累累,恶贯满盈,苛政之酷烈胜过暴秦百倍不止,当年暴秦是何下场,鞑子必然也将如此。大明如今式微了,不错,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宫深信,只要我们大明的旗号还在,只要我们恢复华夏的信心不灭,鞑子治下的华夏子民必将前仆后继,誓死追随,再现当年太祖高皇帝驱逐暴元之盛况!我对华夏的血性从不怀疑!”王启隆激动的热泪盈眶,伟岸的胸膛起伏不已,屯丁们也热血上头,恨不能立刻提刀上阵,找个鞑子干上一场。
“诸位,今日大明与满清之间,不再是几千年来的王朝更替之争了,而是华夏文明的存续之争,是对愚昧落后的野蛮民族入侵华夏的反击!我们的战斗,为的不只是大明,更是华夏这个族群。何谓族群?同血脉、共文字、齐衣冠。何为华夏?有服章之美为华,有礼仪之大为夏。衣冠、礼仪、文字、文明,这是我华夏传承数千年不灭的根本。倘若大明亡了,你们或许能屈膝在鞑子治下苟活,但从今以后左祍胡服,剃发结辫,沦为蛮夷,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王启隆振臂大吼。
“不愿意!”刘耀等也大声回复。
“不愿意!”原本杂乱的屯丁们突然福灵心至,一齐高呼道。
“本宫也不愿意,本宫年幼,但也深知我汉家之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鞑子打入四川,打到成都府门,本宫宁可战死当场,也绝不愿拖着辫子苟活于世!”朱慈煊激动无比,高呼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城上城下,呼声一片。朱慈煊很欣慰,这些到了现在还愿意追随大明的人,都是从内心深处抗拒满清的。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不会放弃。
“我也不会放弃的。”朱慈煊默默想着,待众人平息,接着道,“很多人说,不需要和你们说这些,不需要和百姓们谈论兴亡,他们觉得你们不懂,觉得你们目不识丁,不配知晓大义。”朱慈煊冷哼一声,嘲讽道:“这些看不起你们的人,现在大多在哪里呢?在鞑子治下,拖着辫子为鞑子摇旗呐喊,助纣为虐呢。鞑子对他们和颜悦色的时候,他们还敢含沙射影的骂几句,鞑子拿出刀子来眼睛一瞪,他们立马缩回去了,说大明亡了,说奴酋福临是天生圣人,说明亡清兴乃是天命……我呸,这些没骨头的汉奸渣滓,有何资格胡言乱语,有何资格看不起我们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家男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