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扑(2/4)
卢太师!
刘氏脸上的愤怒担忧,很快就变成了欣喜。
与已经没落下来的刘家不同,卢太师乃是当今的老师,历经两朝盛宠不断,卢家三代同朝,可谓是十分显赫。
两者可谓小巫见大巫,刘氏也曾偷偷想看过卢家女儿,确实是各个出色。
可惜卢太师从不与权贵联姻,子女娶媳嫁女,多是书香门第。
更难得的是,卢太师是不偏不倚的保皇党,只以皇帝马首是瞻,而卢家姑娘的名声,刘氏听了都觉得眼馋。
“卢家大房嫡女已经嫁人,二房三房的嫡女却都在闺中,陛下指婚的是哪一位姑娘?”
赵骏面色却不大好:“卢家二房,户部尚书卢慈宇的嫡幼女。”
刘氏已经掩不住脸上的笑容:“多好的因缘,卢大人与官人还是多年好友,还曾戏言儿女亲家,谁知一遭成真,定能成就美好姻缘。”
相比起刘氏来,赵家母子的脸色却不轻松。
赵老夫人更是径直问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何事?”
皇帝的性子,她也略知一二,怎么可能好端端给卢家赵家指婚。
“母亲,官人,怎么了,这难道不是大好事儿吗?”刘氏疑惑道,心底暗道难不成卢家女儿就是丢失的贵女?
下一刻,却听赵骏道:“昨晚寿国公府丢了一位姑娘。”
“怎么又是他们家。”刘氏皱眉。
赵骏叹了口气:“元宵灯会拐卖孩子,自古都有,但奇怪的是寿国公府的小姐,居然在众目睽睽下丢了。”
“更奇怪的是,寿国公府不想着遮掩,反倒是求到了陛下面前,惊动了京卫所。”
赵老夫人拧眉道:“原来是寿国公府的姑娘,怪不得昨晚京卫所敢搜到伯府来。”
“那姑娘找到了吗?”刘氏追问道。
赵骏点了点头:“找到了,最后人在禄亲王府。”
“什么?”赵老夫人与刘氏都惊讶不已。
寿国公是禄亲王的亲表弟,元宵灯会人丢了,又是捉贼,又是搜查扰民,结果闹了半天人在禄亲王府。
赵骏淡淡的扔出再一个惊雷:“这位姑娘,已成了禄亲王的妾室。”
这下连赵老夫人都掩不住惊讶之色:“这怎么可能,不说别的,他们之间还差着辈分。”
“王府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外人无从得知。”
赵骏声音发冷:“但京卫所搜城之前,曾有人说看见张家女与人私会,那人很像刘大将军府的大公子。”
刘氏对京城姻亲很是熟悉,立刻回忆起来:“刘大将军家的大公子,那不就是早早与钱家女定了亲的刘大郎?”
张家,刘家,禄亲王府,宛如一个怪圈,让人不寒而栗。
赵骏冷笑道:“后宅妇人手段,张家一贯如此。”
他没告诉母亲和夫人,这位闹出事情来的姑娘,正是赏梅宴那一日,在路上巧遇赵云衢的那一位。
想必是寿国公府故技重施,谁知道这一次撞到了硬茬子,才闹得不可收拾。
赵老夫人也摇头道:“此事实在诡异,怕是有黄雀在后。”
不管是不是寿国公府见钱圩病死,钱家又被发落,看上了刘大郎这个好女婿,还是大皇子与二皇子相争,总之一滩浑水。
赵骏又说道:“事情已了,陛下发作了寿国公,骂他因一庶女兴师动众,惊扰百姓,不堪为超品国公。”
“随后便连连赐婚,不只是衢儿与卢家二房嫡女,还有刘家与钱家,卢家三房嫡女与钱家大郎。”
赵老夫人一听这话,顿时心头一紧。
“陛下这是要扶持钱家?”
钱圩只有一儿一女,女儿早年便与刘大将军府定了亲,儿子却年幼几岁,没等定亲,钱圩便死在了漳州任上。
赵骏解释道:“钱圩曾是陛下伴读,感情深厚,又有宸妃在后宫盛宠不断,即使这些年来二皇子与大皇子争端不断,以至于陛下盛宠日减,但陛下对钱家尚且有一份感情在。”
也许是为了曾经的伴读情谊,也许是见钱圩死的太惨,留下一屋子孤儿寡母,又或者是宸妃日日哭求,终于求得皇帝软了心肠。
赵骏看得分明,皇帝不一定有心立二皇子为太子,可却容不得有人对钱家穷追猛打。
刘家与钱家的婚事已成定局,卢家也不得不深入局中。
听完赵骏的话,刘氏心头的欢喜也散了一半。
“官人,那这赐婚到底是好是坏?”
赵老夫人却道:“金口玉言,不管是好是坏,咱家也得早早的操办起来,以免有人说永昌伯府慢待卢家。”
又看着赵骏说:“圣人心思莫测,你只管好好当差,旁的不用想,也不必想。”
赵骏点头应下。
赵云安认认真真的读了几天书,忽然从金氏口中得知,他们家大哥哥定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