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部落荡周骐服气(2/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便是历史的真相,残酷的真相!正如网友的戏言:正慷慨激昂地背诵着《满江红》呢,却突然发现,贺兰山,好像是自己的家乡......世上事,从不是非黑即白。
听着远处已经渐渐安静下来的营寨,还在远处观战的赵括,不由得也是在心中默默一声长叹。
身为现代人的赵括对于
“杀无赦”的指令还是有些发自心底的抗拒,即便他很清楚,这样的命令是对的,是最适合现在的赵军的。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来不得半点的仁慈之心。同时赵括也十分地清楚,这样的事情,恐怕还会继续接连不断地发生。
赵括更清楚,身为赵军主将的他,不能流露出哪怕半点的忧伤与不舍,否则便是对部下数万赵军铁骑,身后数十万代郡百姓的不负责任。
心底的一声叹息,或许就是赵括对于这片生灵们能做下的唯一的事情。
也是在这一声的长叹里,赵括正在剥除着自己来自现代的最后的一丝丝气息,哪怕这样的气息曾经给赵括带来荣誉、辉煌。
想要真正地成为始皇帝一般的枭雄,就必须抛弃掉所有现代的酸腐的价值观,练就一副铁石心肠。
或许会罪在当代,却是会为华夏利在千秋。而这,才是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后,给华夏文明留下的最大的财富。
抬起头,赵括的眼中多了一丝的冷漠,又多了一丝的炽热,看着远处疾驰而来的传令兵,赵括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总算是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报!”传令兵在赵括的十数米开外便已经跳下马来,缰绳一甩,早有同袍接过,随即小跑着来到赵括的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朗声答道:“禀上将军,前线战罢,依令未有一人走脱,营寨已全盘落入我手,请上将军示下。”显然,这个被派回来报信的传令兵当时代郡子弟无疑,面对胡人的授首,全然都是喜色,更无半点纠结,不是代郡之人,更是何人。
不仅仅这个传令兵,赵括身后闻言的众人,也是纷纷面露狂喜,当然狂喜之中,也稍有些遗憾之色——遗憾自己未能亲临现场,痛宰胡人。
就连赵括的亲兵营中也有不少人露出了如此的神色,赵括倒也不奇怪,自己的亲兵本就是大军选锋而出,而代地边军从来都是整个赵国中战力最强的那部,代郡的百姓更是彪悍异常。
换言之,赵括的亲兵营中,也有不少人或是出身代地边军,或干脆就是代郡的子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