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1/1)
说到这里,陈阿福想到了他亲生的娘,儿子没了,她该多么难过啊!
陈阿福的最后一句话感动了大宝,他就知道娘亲会永远永远爱他,他也知道自己若讨了楚令宣的嫌对他没好处。便保证道,“娘,我知道了,我以后会努力地真心喜欢爹爹,努力地不跟他耍心眼,不阳奉阴为。也不再担心娘嫁给了他就不喜欢我。”
陈阿福低头看看还有些纠结的大宝,也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让他看到自己没有被抛弃,他才会慢慢放下芥蒂。她亲了亲他的小脸说道,“好,你要记着你刚才说的话,娘亲试目以待。”
之后,陈大宝才去书房完成先生留的课业。
陈阿福则把曾老头和楚小牛、薛大贵叫来,商量明天运西瓜的事宜。
院子北头的五亩瓜地,再加上福园和禄园中间的几分地,还有禄园后园的几分地,共计六亩地左右,第一荐成熟的西瓜有六百多个,重量大概有近七千多斤的样子。
前世西瓜地亩产可以达到六千多斤。但古代防虫、肥料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出苗的种子也没经过浸泡、药肥等处理,所以这里的瓜农亩产不到千斤。
通过黄瓜种子的试验,陈阿福知道西瓜种在空间里放过,不仅改善了口感,也提高了种子的防病能力,又经过她温水浸种,发芽更快。特别是附近的六亩瓜地,她还施了燕粪,长势更好,也更多产。而旺山村的八十亩地由于没有燕粪,产量会略低,时间也略长,因为虫害也有一定的损失,但跟本地的瓜农比起来,还是要好得多。
她估了估,这六亩地的亩产不会低于四千斤,就算四千斤,六亩地共能产瓜二万四千斤。明天出第一荐,五天后能出第二荐,十天后能出第三荐。
紧接着,旺山村的瓜地也该摘瓜了。那里的亩产应该不到三千斤,八十亩地,保守估计共能产瓜二十万斤左右。这么大的量,古代的交通又不发达,要卖个好价钱,肯定先要把销路探好。
第259章密事
陈阿福想着,这么大的量,古代的交通又不发达,要卖个好价钱,肯定先要把销路探好。
好在有这六亩西瓜打前战,先把这么好的瓜卖去富庶的地方,那里的商人觉得好,会自己找上门来买。
特别是定州是大顺朝的交通枢纽,城边的大运河,往北的终点是京城,往南的终点是江南重镇吴城,中间还跟这个时空的母亲河长富江相连。这些西瓜看着多,只要把销路找好,光是大运河沿岸一带的强大购买力,都是供不应求。
曾老头已经租了附近两个村的牛车、驴车,再加上棠园义务借的一辆牛车,自家的一辆牛车,一共有八辆,一次就能拉完。除了给陈二粮铺一千斤,其它都送去定州福运来商行,再由商行走运河卖去远方。现在的西瓜都还没上市,再加上自家的瓜又大又甜,价钱肯定不错。至于到底该卖多少钱,做过市场调查的曾双应该知道。
还有就是,先摘四十个西瓜自家吃和送人。福园、禄园、棠园各要几个,老和尚、了尘住持及大房、县城杨家各送两个,村里相好人家各送一个,陈世英家和京城侯府各送五个。
第二天是二十日,大宝他们都休沐,除了楚含嫣不喜人多进了福园,老侯爷、楚令宣带着楚令智和大宝在福园旁边的西瓜地看热闹,连廖先生都来了。村里的一些人家及棠园的佃户,还有庄户和棠园下人的孩子,也来了许多人看热闹。
楚老侯爷笑眯眯地极开心,看到这些漂亮的大西瓜,他想到了以后栽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这些都是无智大师提供的种子。若它们也同这些西瓜一样,高产量,好口味,那是大顺朝百姓之福啊。
他之前不太赞成自家孙媳妇太热衷于开商行,种田地。自家不缺钱,让孙媳妇搞这些容易招笑话。可如今一看,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百姓吃饱饭的大问题,是为皇上分忧。这他就要大力支持了。
阿福,名字取得真好,真是有福之人。这个孙媳妇找的可心!
老爷子不拿自己当外人,又让人摘了两个瓜,切成小牙招待这些看热闹的人。
大宝看看站在远处树下的楚令宣,他跟这些老农说不到一起,只在那里傻站着。而不像老侯爷和廖先生能融入乡民中,跟他们说着天计说着收成。
大宝拿着一牙西瓜来到楚令宣的面前,双手递给他说道,“爹爹,吃西瓜,甜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