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1)
不等众人缓口气,长史冷笑一声继续道:“今上向来赏罚分明,做臣子的倘利令智昏,就是以下犯上,污明主之德!”
说着郑重跪拜下去,俯首叩头:“请今上明鉴!”
“此乃qiáng词夺理之妄言!”韩伊忽断喝一声,震得人头皮发麻,他不觉间也近前一步,面上早存了怒气,只俯盯着长史:
“三公乃本朝至高尊荣,大将军一职何时越而居其上?!难不成这规矩是你长史订的?下官可以告诉你,那是祖皇帝的规矩!亦是这天下的规矩!长史既大言不惭说到边关大捷,那我们就好好说一说并州一事!”
此言一出,彻底摄住了众人,只见韩伊面色铁青,沉着脸抬起眸子,磊磊落落扫了一圈廷臣们。
“并州,西北边疆之地,原刺史林敏大人,倾数十年之力,方得安稳,凤凰元年chūn,大将军推荐其王宁接任刺史一职,不到半年,便生大患,岂非大将军识人不明之过?”
真真是不要命了!众人难以置信地纷纷抬首看着韩伊,这才明白,他韩伊这是要死谏呐!就是稍后,韩伊他当场血溅太极殿也分毫不意外了!
英奴听得惊心动魄,完全没预料韩伊竟要和大将军彻底撕破脸,乌衣巷尚且不肯出头,一味引而不发,恐怕谁也不曾想到这太极殿上犹如朗朗日华的风骨之人,不过是一寒门出身的中枢低吏!
“朝野皆知,此去平叛的主心骨是邓杨将军,筹划多出于此,纵是大将军此役有举荐之功,可那流血丧命的却是前线的将士们!多少白骨bào于荒野,就此弃于异乡,难道论功行赏,最该领受的不是他们?!诸位却在这里提及九锡之礼,无功不受禄,又岂非僭越!”
言及此,韩伊分外激动,早已涨得满面通红,眼中隐然闪着泪花,因其声调过高,尾音已多有嘶哑。
征夫生生代代亡命沙场,即连眼下短暂的平和,也不过由于庙堂之上的人们正忙于更为丑恶的博弈而已。
历朝历代,并不稀奇,不是东山之苦,便是萧墙之祸。
英奴听得心下愀然,只觉热血涌动,他确是对韩伊刮目相看了!这番话,句句锥心刺骨,却不知底下那些人的心又是什么做的!
大殿此刻犹如一座坟墓,英奴不无悲哀地望着众人,他们当真是死人一般了。
“你……诛心而已!”长史扬起脸来,满目的愤然,心下恨意十足,咬牙启齿瞪着韩伊,早暗下了杀心,他韩伊就是十族死绝也难以泄当下之羞rǔ!
长史到底是聪明人,很快压住了怒意,缓缓起了身,目光犹如刀子般剜过去:“军国大事,你一个中书舍人能知道其中牵扯,还真是高抬自己,便在这里大放厥词!不过逞口舌之利,图一时之快,颠倒烟白,妄议国事,把自己说得高风亮节,忧国忧民,哼,”
话锋至此,冷到极点:“险些忘记了,韩伊你听过阮正通几回讲学,还就真把自己当大儒门生了!连个身份都没有,清流那一套嘴上功夫倒得jīng髓,你以为你这般花言巧语就能蛊惑人心?”
说着滞了滞,转而行礼望向英奴:“今上乃明君圣主,定不会偏私,使内外之法异也!还望圣裁,以昭今上平明之理!”
第34章
众人难掩眉间错愕,这是明摆着bī今上表态,辩不倒韩伊,便拿凌人气势咄咄bī人,忽听一阵抽泣声呜呜咽咽而起,原是大将军一壁痛哭流涕,一壁俯首长揖不起,瞧得众人又是一怔,暗自叹气大将军一时半会是消停不了了。
“臣虽天xing愚昧鄙陋,但还自知有一片至诚之心,臣德行浅薄而官位尊贵,力才微小而责任重大,终日畏惧战栗,总怕污rǔ圣主之德,怎敢再受天恩!倘因臣的关系,使得百官生隙,臣但无立足之地!”
大将军说罢再度长拜不起,只暗自遮袖拭泪,哽咽道:
“臣与尚书令、中书令等共同制定政策,现只希望条录他们的功劳赏赐,把臣先放一边即可,望今上成全臣!便是臣的福德之至了!”
只差呼天抢地,众人看得心生尴尬,大将军何其投入!殿堂之上,泪水涟涟,让人不由想起大行皇帝丧礼那一幕幕,大将军亦是哀毁过礼,十分感人。
立于英奴身后不远处的著作郎,这一幕幕看下来,手底不曾停歇,此刻也只呆呆望着大将军,方才这一连串的对呛实在jīng彩,他一个字不敢漏,虽然脑中还迟迟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