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1)
于氏话音一落,老太太和太太的心思果然转到了三爷身上,太太忙道:“功名虽说重要,但也不能累坏了身子。这孩子怎么如今连夜间都歇在书房,晚上要茶要水的,那些书童们哪有丫头伺候的jīng心。”
于氏忙道:“我也是这么说,这楼上也有小书房,也不是不能看书,只是三爷不听我的,还得太太说他才是。”
老太太忙道:“太太回头和天宇好生说说,别累坏了身子。”太太忙道:“是。前阵子姜家亲家公还来了信问了天宇的学业,说明年到京城就让天宇住到姜府,姜大人亲自带他拜见老师及同僚。”
老太太忙和姜玉chūn笑道:“虽说咱周家几代都是商贾,但从天海他爷爷那辈起,就开始开办学堂、书院、义学。说即使为商人,也要从小知晓诗书,粗通翰墨,要做一个‘贾而好儒’的商人。天海三兄弟也是从三岁开始识字,五岁进家学读书。后老太爷临终时候嘱咐:务必有子孙走上仕途以保家族百年基业。”老太太拭了拭眼角道:“那时天城和天海都开始学做生意了,你家老爷便把进学的担子压到了天宇的身上。幸这孩子聪慧,又是个好学的,没有辜负他爷爷的期望。”
姜玉chūn忙附和了几句,又将周天宇夸了一番,说了些前途远大的话。老太太复才又笑道:“从你爷爷那辈起,他是咱家第一个参加chūn闱的学子,说不担心是假的。幸亏有令尊帮衬,这些年又是给天宇介绍好的先生又是帮着他四处引见,待天宇就像亲子侄一样,真是让我同你老爷、太太不知道要怎么和令尊道谢了。”
姜玉chūn笑道:“看老太太这话说得,亲戚间哪里用的着那么外道。前阵子家里捎信和我说,我大弟弟也今年chūn闱,小叔去了正好同我家弟弟一起探讨下学问,彼此也好有个帮衬。”
太太忙笑道:“你两个哥哥当年都是高中的,你弟弟定然也不差。听说你两个哥哥都是今年回京述职的,外放的事可有信了?”
姜玉chūn笑道:“都有信了,太太说巧不巧,我大哥哥得的差事是两淮盐运司副使,正是当年我父亲的那个职位。”
老太太、太太闻言皆面露喜色,连屏风外头的周老爷听见了,也低声问了周天海几句。太太道:“这可是喜事,这次回来前可见到你哥哥了?”
“还没呢。”姜玉chūn回道:“我们回来的时候,哥哥还未到任上,如今许是快到了吧。”太太又问:“你二哥哥得了什么差事?”
姜玉chūn道:“这就更巧了,说不定过几日就见到我二哥哥了。告诉太太知道,是徽州同知。”
众人闻言,都不禁“哎呀”一声,连声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送礼
姜大人共有三子二女,皆是夫人所生。长子、次子已入朝多年,幼子今年chūn闱。长女嫁给顺天府尹家的幼子,次女便是姜玉chūn。
姜玉chūn自穿越来,对自己的生身父母、兄长姐弟的印象都来自本尊的记忆。印象中,兄弟姊妹关系极好,因她是小妹,两个兄长甚至更偏宠她一些。当年姜父yù定下姜玉chūn与周天海的婚事,两个在外为官的兄长得知后连发数封书信意yù劝阻姜父,奈何姜父主意已定,最终还是将幼女下嫁商贾之家。
姜玉chūn想起过几日就要和身体本尊的兄长见面,虽然有些紧张和忐忑,却也有着隐隐兴奋和期待。
也不知是姜玉chūn的兄长即将上任徽州同知的原因,还是明年周天宇的chūn闱要指望姜家照应,不但老太太对姜玉chūn更加和蔼,连太太对姜玉chūn似乎都多了几分疼爱之qíng,一会儿同她说些家里的事qíng,一会儿又夸她几句孝顺。大嫂孙氏只是在一边笑着附和,于氏虽然撇嘴有些不以为然,但毕竟夫婿的前途系在姜家,又是在公婆跟前,她也不敢太过放肆,甚至言语间也不自主的对姜玉chūn多了几分奉承。
姜玉chūn只淡笑装作浑然不知,在古代,娘家的势力决定着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如何,若不是她有娘家撑腰,光凭进门三年未有所出这一项,她就不知得得到多少婆家的白眼、妯娌的嘲讽。
也许是席间听了几桩喜事,虽说是姜家的喜事,但毕竟和周家息息相关。不仅外头爷们那桌喝的更起劲了,连内屋这边老太太都多了几分jīng神,直说到亥时初刻,才一挥手叫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