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1/1)
掰玉米的有男有女,都是老把式,每块地收成多少粗略的看两眼就估算得出来,每年收粮食,人们最爱聊的就是每块地的粮食产量,丽华村这块地差不多两亩,能产1000斤玉米左右,今年受暴雨影响,可能稍微差点,但800斤没问题。
想着不算差了,他们就钻进地里开始干活了。
从前边往后边掰,掰着掰着就察觉不对劲了,好像掰的时间端了点,要知道,今年队上气氛不好,来这边掰玉米的要比去年少两人呢。
难道是玉米不好?
几人说不上来,直到撒种的人数过行数,说行数对不上,几人才回过神,玉米地的玉米被贼偷了?
然而没有被偷过的痕迹,到底哪儿有问题呢。
这时,有人又去数桃花村地的行数,玉米杆砍了还有红薯藤,数红薯藤的行数就知道了。
结果,桃花村生产队的红薯藤比栽红薯藤时要多,多了8行,恰好是他们少了的行数。
他们的地,跑到桃花村生产队去了。
这可不得了,庄稼汉子挑着箩筐晃着脚步就往村里跑,大喊赵振贤过来看,赵振贤上回来看时就觉得有问题,奈何他没往那边想,几行的距离不算短,赵振贤回味过来,叫上人抄着家伙就去桃花村生产队找唐知综理论。
最近够憋屈的了,老百姓思想工作不好做,粮食收不起来,愁得他头发快掉光了,唐知综还给他找事。
背着改界限,收他们粮食是吧,等着,看他不揍他。
唐知综在玉米地割红薯藤,他动作懒洋洋的,远远的就看到赵振贤为首的队伍了,丢了镰刀,叫石林赶紧去喊唐大壮,他赶紧往山里跑。
他胸口还没好,禁不起动刀动枪了。
唐大壮,让唐大壮出面解决。
外村进村,地里的人想装瞎都不行,何况还有几个知情人,认出赵振贤就猜到他们进村所谓何事了,李建国扯着嗓子嚷嚷声,地里的干活的汉子们纷纷丢下活,扛锄头的扛锄头,拿镰刀的拿镰刀,全部往村头的方向走。
打架,他们没有怕过的。
作者有话要说:待开励志文《家祭无忘告乃翁》;
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病重,在子孙科举前夕留下‘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喟叹后闭上了眼。
哪晓得子孙不成器,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几年就把家业败尽了,
痛心疾首的他从棺材里爬了出来,
从此,振兴家业成了他的使命!!
《家祭无忘告乃翁》手机版链接;"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target="_blank">""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target="_blank">"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生产队的男同志们倾巢出动,四面八方的涌来,丽华村的庄稼汉子有点怂了,生产队之间常常发生口角,争地界是最普遍的,往年磕磕绊绊没少打架斗殴,通常是哪边人多哪边赢,猛地看桃花村生产队这么大阵仗,赵振贤儿子最先打退堂鼓,冲到最前拉赵振贤衣服,“爸,爸,看见他们人了没,咱还是回去多带些人来吧。”
要不然打起来,他们肯定吃亏。
赵振贤年轻时脾气不小,哪怕上了年纪也没怕过谁,听到儿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挥手就一巴掌拍过去,“不中用的,他唐知综霸占咱庄稼地,收咱庄稼,咱怕他个屁啊。”
眼瞅着桃花村生产队的人越来越近了,赵大害怕,指着后边说,“爸,咱不能进村,要不他们把咱围起来,咱跑都跑不赢,咱退到外边,喊唐知综出来对峙就行。”
不是他胆小怕事,前两年和另外个村修沟渠引河里的水时,双方两句话不对就打起来,痛得他在床上躺了差不多半个多月,实在是怕了啊。
这个倒是提醒赵振贤了,他想了想,领着人掉头走了几步,站在公路上,双手叉腰的喊唐知综,“唐知综你个王八,龟孙子,占老子们的地,收咱们的粮食,你龟儿子小心遭天打雷劈哦,赶紧给老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