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1)
得到唐知国支持,唐石林挺直了背,“妈,爸都这么说了你还有啥好说的啊,咱就一个幺叔,对他好点咋滴了,幺叔没亏待咱啊,你看幺叔哪次买肉不是买好几斤任由咱敞开了肚子吃啊。”
骨子里改不掉的怂性,余秀菊懒得和他们说,刨几口饭就搁筷子生闷气去了。
她走了,唐石林轻松起来,和唐知国道,“妈今天咋了,是不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样啊。”
“吃你的饭。”唐知国瞪眼,唐石林立即老实下来,乖乖吃饭不说话了,唐知国瞄了眼外边倒水冲脚的余秀菊,或许石林说得对,余秀菊真的年纪大了,夜里睡不着,脾气越来越暴躁,大有追赶村里几个泼妇的趋势,他决定找时间和余秀菊聊聊,在家脾气大没啥,出了家门没人会害怕她。
唐知国的心情有点低沉,这边唐知综也不太顺遂,他重新整理了知青房众筹的钱,比他想象的多得多,不藏起来总觉得不踏实,睡觉的屋太显眼不安全,堂屋没钥匙,刨地会留下痕迹,明眼人想都想得到是埋钱留下的,村里人藏钱都是挖地埋起来的,左看右看,他决定把钱藏到灶房柴堆的地下,堆着柴,没人会注意不对劲,几天新土的痕迹就没了,更没人看得出来。
别人为挣钱费尽心思,他则为藏钱苦闷,果然有钱人也有烦心事啊!!
甜蜜的烦恼!
藏好钱,他双脚跺了跺,在上边铺了层柴灰木屑,最后把柴捆堆过来,屋外,酒幺喊他,“爸爸,锅洗干净了,你来检查哦。”
锅是酒幺的说法,在唐知综眼里就是陶瓷罐,他拍拍手,“来了。”
兄弟两赶集全程陪着唐知综,不注意他啥时候买了锅,这口锅和别人家的铁锅不同,和碗差不多,但比碗大,酒幺问权二,“二哥,以后咱用这口锅煮饭了吗?”
“嗯。”权二拧毛巾把锅内部擦干,眼睛凑到锅口仔仔细细看,光滑油亮,煮的饭肯定好吃。
唐知综喊他们抬到锅灶搁着,把斗碗淘汰了,他舀水洗脸洗手,完了喊他们回房间午睡,天不亮就起来忙活,到现在没休息过两分钟。
屋后的村庄寂静,树林的鸟叽叽喳喳叫着,唐知综饭后要眯会,其他人早下地干活了,青翠的田野间,人人闷头做事,偶然抬头远眺,注意到公路上慢悠悠走来几个陌生人,男男女女都有,众人恍然:又有女知青进村了。
作者有话要说:待开励志文《家祭无忘告乃翁》;
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病重,在子孙科举前夕留下‘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喟叹后闭上了眼。
哪晓得子孙不成器,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几年就把家业败尽了,
痛心疾首的他从棺材里爬了出来,
从此,振兴家业成了他的使命!!
《家祭无忘告乃翁》手机版链接;"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target="_blank">""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target="_blank">"target="_blank">https://.jjwxet/book2/4186248;");>人们对知青们下乡见怪不怪了,村里年年都来人,甭管文化程度咋样,庄稼不认爹娘,精耕细作才能多产粮,种地没有捷径,勤快踏实是关键,田里干活的人们聊着聊着就讨论起知青们的长相身量来,所谓相由心生,是不是干活的料逃不过他们的眼。
等唐大壮领着人到知青房,人们对这批知青已经做出评价了:一年不如一年,这批人里干不了活的多!
来了新人,妇女们找到聊的,和男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她们更注重谁更英俊,谁最漂亮,张凤仙觉得背着藏蓝色背包的女知青好看,头发梳理得整齐,五官秀气,是里边最有气质的。
有人觉得张凤仙眼光不行,摆明了和唐大壮说话的女知青最好看,穿着碎花裙子,皮肤白白的,好看多了。
唐知综提着篮子给钱大送午饭就听到几个妇女嘀嘀咕咕的,神色激动,坚持认为自己最有眼光,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脸红脖子粗的,较真劲令人害怕。
约莫注意到他,张凤仙喊他评理,“唐老幺,你说我说的是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