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并不胜利的大逃亡(2/3)
摇摇头不去想这些问题,张颌也只好按照曹操吩咐的,尽量地策应夏侯渊和曹仁撤离了。渭水毕竟不是长江,在一些较为浅窄的河段,还是可以搭建浮桥渡河的。只是刘备自然不会坐看他们这么做。因此究竟能够策应曹仁和夏侯渊撤出多少人来,张颌的心里也不是很有底气。事到如今。也只能尽人事知天命了。
两日后,由曹彰、曹休率领的一万曹军渡过黄河,前来蒲津关助战。这一万曹军,基本上全都是骑军。曹操在得知西凉铁骑前来中原助战之后,判断出关中刘备的人马基本上都是以步兵为主。刘备就算想调拨骑军,也不是仓促间可以成行的。因此这便集中了手头上几乎所有的骑军,让曹彰和曹休率领前去关中,不求彻底地击溃刘备,只求以骑军的优势在关中平原上尽快地冲开一条道路,策应夏侯渊和曹仁尽快地撤出关中地区。
曹操的设想是很美好,但是刘备也不会坐看他这么实施。几乎就在曹彰的援军抵达的同时,张颌就遇到了让他一头雾水的突发事件:刘备不见了。
“刘备之前一直在攻打蒲津关,足足有四五万人马,怎么会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听了这样的禀报,曹彰不由得朝回禀的斥候恼怒道。
曹彰也是久经沙场,像四五万大军这样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一些,无论驻扎在哪里,至少都要占据很大一片面积。一般很难不发出任何动静,就说不见就立刻不见的。现在发生了这样诡异的事情,曹彰第一直觉就是斥候不给力。
“昨夜风雨大作,恐怕刘军就是趁此良机撤退了!”张颌这时皱眉道,曹彰闻言顿时哑然,风雨交加的夜晚,细作探听消息自然是不容易了。敌人趁此良机跑路,也确实是防不胜防。
弄清楚这一问题之后,张颌的心情并没有丝毫的好转。敌人之所以给自己玩这一手,多半是不怀好意了。虽然曹彰到来之后,自己的麾下多了万余骑军,刘备应付起来会很困难。但是未经一战就放弃,这绝对不是刘备的风格。一想到敌人会安排什么诡计算计自己,张颌的心中就忍不住有些发毛。
发毛归发毛,可是张颌也不能坐在这里一动不动。毕竟自己可是肩负着策应夏侯渊他们撤军的重任啊。要是在这里拖下去。那么夏侯渊他们可就完蛋了。想到这里张颌也是开口道:“事不宜迟,刘备纵然有什么阴谋,也无非是在伏击而已。如今我们兵强马壮,而且又是骑军居多,可以先行出击直达渭水,策应夏侯将军他们撤退。我就不信刘备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我们!”
张颌的意思也明显,老子玩计策玩不过的,索性就来简单粗暴的。你刘备要是有本事的话,那就拿你的步兵血肉之躯。在关中平原上和我决一死战吧。曹彰和曹休性情都是偏向急躁,这个方法显然很和他们的胃口,当下深以为然。
当下张颌留郭淮率领剩下的一万步军留守蒲坂津,除此之外则是亲自出马和曹彰、曹休率领这一万骑军。前去策应夏侯渊他们撤离。临别之际张颌特地叮嘱郭淮,蒲坂津乃是己方眼下撤退的唯一途径,需得好生把守。除非是亲眼看到自己或者其他的曹军的高级将领率军前来,否则的话无论是谁到这里,都绝不要轻易开门,防止敌人搞什么诈城的把戏。郭淮也是深以为然,当下自然是提起一百二十万分的小心,准备把守好蒲坂津这个最后的关口,策应张颌撤离。
凭心而论,张颌能想到这么多。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是他的对手实在不是一般的人,以诸葛亮、庞统之智,岂会坐视他们这般妄为?当下张颌和曹彰离开了蒲坂津,一路南下来到渭水中游一处比较狭窄之处,然后按照约定的方式燃起狼烟,召唤河对岸的夏侯渊与曹仁。与此同时则是派出一部分士卒们,前去收缴附近的民船,开始在河面上搭建浮桥,准备策应他们的撤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