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1)
“好好的又说这个做什么。”宋郎中觉得心里也不好受,叹气说道,一面站起身来,“我这几日就托人在河中府寻寻,找个住处,年前就搬过去吧。”
“那就让你费心了。”宋三娘子起身施礼,迟疑一刻又道,“不如过了年再搬吧,这大过年的,我不想让他爹妹夫他们孤零零的留在这里……”说着话,眼泪终忍不住掉下来。宋郎中也觉得嗓子火辣辣的难受。“好,好,过了年再走,到了那里也没个认识的人,过年怪冷清的。”他忙说道。
这件事就说定了。
“所以年前就跟冯药柜捎个信,就说从过了年开始。”宋郎中叫过刘梅宝说道,怕她不懂事闹,忙又压低声音道,“要过年了,故土难离。”
刘梅宝点点头,又笑了笑。“大叔,我没那么不懂事。”她说道,一面应下了,知道宋郎中要帮他们在那里寻房子,便也施礼道谢。
宋郎中被那次在店里这二人的吵闹吓到了,此时见她们都如此好说话,互相体贴,心里松了口气。
“大叔快回去歇歇吧,颠簸一天了。”周良玉说道,要亲自送他回去。
宋郎中拒绝了,让他们也快歇歇,自己慢慢走了。
简单的吃过饭,泡了热热的澡,换上宋三娘子在灶火上熏热的里衣,刘梅宝心满意足的坐在屋子里,一面抖着头发等gān,一面随手在桌案上拿出那本本糙拾遗。
“咦?”她突然发现这本书中间夹了东西,且比自己惯用的废糙纸条做的书签要厚,伸手翻开,竟然是一张折叠在一起的白纸,不对,透过纸背,可以看到里面写着字。
这是什么?刘梅宝拿着这张纸,她印象里自己是没有写过什么夹在书里,因为笔墨纸砚也是一笔开销,日常能不用就不用,只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舅妈。”她忍不住扒开窗户问道,“有人动过我的书嘛?”
宋三娘子在院子里洗刷周良玉换下的衣裳,闻言抬起头,看她只穿着里衣湿着头发打开窗户,忙让她关上。“哪里有闲钱让你生病!”她说道。
刘梅宝笑了笑,知道这妇人惯于将好话说难听了。
“昨天隔壁的六婶来过,说要借笔墨给她孙子用一下,今日还回来了,怎么?屋里少了什么?”宋三娘子想了想说道,“我当时忙着,让她自己进去放在你桌上了,那六婶不是那种人吧?”
刘梅宝一面说着话,一面已经抖开了那张纸,借着昏暗的油灯,赫然看到开头几个字。“我叫卢岩!”
她的手顿时烧了一下,啪嗒将纸扔在桌子上。
“是不是少了什么?”宋三娘子听不到她回答,便放下衣服要走过来。
“没有,没有。”刘梅宝下意识的就说道,“就是桌上的书乱了,我就问问。”
宋三娘子哦了声,说了句“那是六婶不小心碰到了吧”,停下脚又接着去洗自己的衣服。“快关上窗户,夜风凉的很。”她嘱咐道。
刘梅宝“哦”了声,带着几分慌乱关上了窗。院子里有宋三娘子的洗衣服声,还有周良玉的说话声,刘梅宝站在桌边,看着桌上的那张纸有些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这可真有意思,她呆了一刻,又有些想笑。以前看电视上那些姑娘们身旁有丫鬟牵线搭桥,替姑娘才子什么的递个诗词啊表记啊什么的,没想到自己来古代竟能亲自体验一把,虽然给自己搭桥的是个靠着给人浆洗过活的粗糙婆子。
且看看他写的是什么,怔怔一刻后,刘梅宝伸出手,拿起了桌上的纸。
一张纸倒是写满了,但因为这个人的字写得很差,歪歪扭扭,忽大忽小,其实内容并不多,不过寥寥几行,写了自己叫什么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他的用词很简单,有些还语句不通顺,似乎词语有限一般。
“……自从见到你以后,我就决定向你提亲,让你受惊了,你别害怕。”内容到此戛然而止,与其说是信,倒不如说是小纸条。
刘梅宝看了一刻,感觉有些怪怪的,通篇并没有什么爱啊喜欢之类的字眼,那这句向你提亲,应该算是再明白不过的表白的话了吧?
说不上什么滋味,她突然觉得这种场景似曾相识。
那豆蔻的年纪,朗朗读书声的校园,从密密麻麻垒的如同长城的书墙后,展开一张写着少年青涩qíng怀的纸条,纵然内容早已记不得,但那种咚咚的心跳,酸酸涩涩的感觉却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