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2)
这是苏凡瑜以前最擅长的写作风格。
他喜欢埋下详实伏笔,用障眼法骗过观众,再在高潮时不断反转制造心理冲击人送外号魔术师。有人说他炫技,用才华玩弄观众,不够真诚,但当时奖项的评审们却很吃他这一套。
“配不上”三字,如是而已
事实上,苏凡瑜是赞同批评者们的的观点的。
如果让现在的他重新修改剧情,他不会再写后半段的真假和尚了,大概会着重笔墨写真和尚跑路的心路历程。
因为真实世界里的村子不会发大水,就算发了,也与和尚无关。
年轻时的他把和尚当成是某种角度上来说的天道化身,又自我代入了和尚,把自己看得重如泰山,把不信他的人看得轻如鸿毛,实在太过看得起自己又轻贱别人。
只可惜当年的评委们也多是些自命不凡的家伙,一个个总想着拯救苍生,却从没换位思考过苍生稀不稀罕他们拯救,又或者说……
他们,也不过是自诩英雄的苍生罢了。
苏凡瑜是在停笔后的几年里意识到这件事的。
那时他写不出任何东西,便想去看一些颁奖现场找寻灵感。好在他是曾经的获奖者,搞一些票来并没有难度。
获奖者的心态和围观者的心态很不相同。
他坐在聚光灯外,看着那些实在称不上精彩绝伦的作品被大肆夸耀,而除他以外的所有人看起来也很自得其乐,忽然意识到了世界对于平庸者的温柔
天赋,可能只是那些懒惰者的借口罢了。
那些并没有天赋的人一样可以从事热爱的职业,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靠热爱到达一定的高度并养活自己,因为他的观众们也一样是没有天赋、理解不了更深刻细腻的东西的普通人。他们们有自己精彩的狂欢,不需要、不打算也不屑于去看别的东西。
他就是别的东西。
想通这一关节后,苏凡瑜很是无措了一阵。他想着自己写的那些在旁人看来不知所谓的作品曾经被广泛地吹捧又其实吹不到他想表达的点子上,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文字其实并不被这个世界所需要,于是带着支离破碎的世界观去找易冉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