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小村壮志(两章合一)(2/3)
费克中士回答:“主要是天气!我想,俄国人对这片既没有资源又没有威胁的区域并不那么在意!”
是啊,还有资源,建立工业区,资源的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当众人都在为接下来的行程感到乐观时,林恩却在独自思考着截然不同的问题。
“长官,到我们的村庄了?”
一天之后的又一处山坡,当林恩又一次一边观景一边思考时,两位巡逻队向导中负责殿后的艾格勒下士,已然来到了身后,这也意味着其他巡逻队员都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出行第三天的午已经悄然度过,按照原定的巡逻计划,此行将在基地外面度过整整一周,但,大部分的时间都将花在路途之中。
“村庄?呃,没到,在哪里?”林恩虽然一直拿着望远镜,但刚刚仍是在琢磨他的“大工业设想”,压根没有注意到视线中是否有人造建筑。
“喏,那条峡湾底部,挪威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非常的渔港。旁边的山坳里,棕褐『色』的屋顶,一共四栋,彼此之间隔开了一点距离,最多能供三人常住。别它们体积,却是周边百多公里唯一的村庄,只有充满冒险精神的人才敢在这里居住,等到白昼气温降到零下30度左右时,峡湾就会封冻,在那之前,他们得启程前往纳尔维克或是更往南的港口避寒,等到解冻后再回来。要是碰突然降温的天气,就得在这里艰难过冬了!嘿嘿!”
顺着下士所指的方向,林恩果然在峡湾旁边找到那几栋颜『色』和形状都与周围环境非常融洽的房屋,去应该是木质构造,这让他想起一些中提到的贵族们夏天打猎的林间木屋,只是挪威渔民可不比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伙。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世界气候最恶劣的海域捕鱼猎鲸,与汹涌怒涛搏斗,与极地严寒搏斗,这一切都锻造了他们极其坚韧的品格。虽砍伐周围的树木建几栋木屋子并非难事,只是问题在于……这座渔村是原本就存在的,还是德军参谋们自以为巧妙的作品?
“这渔港和村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等到林恩一本正经地提问时,艾格勒下士却只是微笑应对,怎么也不肯多一句话,他的表现让林恩自有判断。那些木屋着就在前方,但翻山越岭地徒步行进一点都不轻松,直到太阳还未落山的“下午点”,巡逻队才抵达了这号称方圆百里的唯一村落,并得知这座村庄有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名字:“厄格尔”。
在北欧神话中,厄格尔是深海之神,统管着海中的波涛,传中他有着长而白的头发及胡须,有时会在海面追逐海船,将它们拉到水底的宫里——听了领队向导的介绍,林恩不禁想起了英勇战沉的“沙恩霍斯特”号,这艘大型战舰就是沉没在寒冷的挪威海域,若是真有海神存在,大概也会被它的英武之气震服,进而将它的残骸作为自己的新宫殿来使用吧!
眼下留守在村子里的只有两个穿着北欧平民装束的青壮男子、五个较为年轻的女人以及两个不满0岁的孩童,即便在他们用纯正的德国口音话之前,林恩也不会单纯到认为挪威原住民和德国占领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如此铁杆的地步。很显然,这些都是德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伪装者”,可靠的日耳曼人,在“雅利安方舟计划”中主要负责外围警戒,顺带捕捞鱼类丰富“避难所”基地的食物供给。
领头的青壮男子对巡逻队员们招呼道:“欢迎来到‘厄格尔’,极北之地最美丽的渔港村。我们的人现在大都驾船出去捕鱼了,所以,舒服的床铺敞开供应,我们还准备了熏鱼和烈酒!请尽情享用吧!”
巡逻队中,多数队员都『露』出了欢喜的笑容,但也有人,诸如柏特尔中校,立即低头自己的手表,想要是在推算“时”的休息安排。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这并没有什么好质疑的,而林恩也只是默默在眼里,对于归为“猪一样的队友”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心提防着便是。
在远处的时候,这里的四栋木屋而粗陋,来到了近处,这才觉得它们要比想象中的更为结实坚固,支柱和横梁所用皆是粗大的圆木,内部构造起来简单合理,其建筑力学的运用没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若是苏军人员有朝一日偶然到来,不知是否会从这些细微处瞧出端倪。
虽然是渔港村落,这些“挪威渔民”却并没有堂而皇之地在户外点火烤鱼,而是在屋内使用干燥的柴火以及木炭生了炉火,这样一来,从烟囱内冒出的烟偏向于灰白『色』,在不到二三米的高度就已经随风飘散不见了踪迹,这样的烟别是50公里,就是0公里外也得非常仔细才能观察到。
琢磨着这里烟囱里飘出的烟柱,林恩想到镇压“叛逃事件”时自己在沿途洞库中所见到的那些工厂,若只是缝制衣装、加工材料,凭借地热发电所提供的能源就能够实现相对无污染的生产,但军事科技可不是普通的缝缝补补、敲敲打打,它涉及化工、冶金、铸造等多个领域,由此而产生的废气、废料不仅关系到隐蔽『性』的问题,还影响着基地内一万多号人的生存安全。若是年轻男女们相互配对,几年之后总人数很可能增长百分之五以,届时食品、空间又将是新的问题。总的来,“雅利安方舟计划”只是理论的基本完备,对实际情况尤其是一些细节部分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调整固然可以弥补缺失,但如果不能尽早做出安排,到时候积累起来的问题没准会酿成比“叛逃事件”更严重且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以为这次出来巡逻可以散散心,没想都新鲜空气激发了思维和灵感,头脑中想到的东西更多了,林恩对此有些始料不及,个人影响力又分有限,巴赫那里前面的问题还堵着,正是剪不断理还『乱』,顿时自觉有些失望,甚至黯然产生了拉人马一走了之的想法。喝了几口热汤,吃了一片烤鱼,实在觉得屋内过于吵闹,独自一人来到屋外。这里所谓的渔港不过是用木头架子搭建了一个三四米长的栈桥,使得吨位稍大些的渔船能够在峡湾最底部停靠,这会儿渔船都外出捕鱼,的港湾显得格外幽静。找了块『裸』『露』的岩石坐下,满脑袋的想法无人倾诉,干脆拿出真林恩加尔戈留下日记本,反过来从背面开始书写汉字,而且只是条框『性』地列出这些想法的部分关键字。即便被人搜了去,掌握真正内容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的渔港村落也就巴掌大的地方,在格外微妙的气氛下,想要一个人独处许久是不可能的。等林恩将七七的想法写了个大概,身后传来一个和善的女声:“长官,怎么不在里面暖和,想家了?”
这句话理解起来似乎有那么点歧义,但林恩却没有心思往那方面想,在对方来到身旁之前,他从容地收起了本子和笔,并且回答:“喜欢一个人写日记。”
“日记?”这口吻听起来像是关注并质疑每一个细节的女特务,只是这女人一副平民打扮,长相平庸,身材也有些臃肿,简直就是欧洲家庭『妇』女的标准模板。她袖子挽得高高的,双手可能是刚刚泡过冷水,手指和手掌通红,很随意地在林恩旁边坐下来。
林恩转头着她,大概是风吹日晒的关系,她面部的皮肤较为粗糙,估计也就三来岁,外貌着却和四岁的大妈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