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晨(2/4)
仅仅为了击退苏军重型坦克的集团冲锋,林恩就看到不下五十名德军步兵英勇献身,而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欧洲国家的军人在伤亡超过一定比例的时候就会选择投降,且不会以此为耻。
发生在眼前的惨烈战斗,让他终于见识到了德军官兵血性的一面。充斥着火与血的战场已经在梦中重复了无数遍,林恩竭力清空思绪,继续摸索着自己的水壶,但那个又冷又硬的金属物件好像弄丢了。
就在这时候,一只戴着毛线手套的手递来一个油漆已经磨得差不多的军用水壶。
林恩转过头,窝在自己左边的是个精瘦的青年,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钢盔下能看到一撮撮缀着污渍的黄毛,总是叼着半截烟,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把它小心翼翼地夹在耳朵上。
林恩接过水壶,不知道该怎么道谢,便干脆不出声。喝水的时候,黄毛小声说话了,最后还干笑了几声。
林恩这回倒是大致听懂了一个单独放在前面的词:“丹尼奇”,意指丹麦人。
这么说,自己是个来自丹麦的志愿兵?发现自己置身战场的第一天,林恩就从周围人的徽章上辨认出了这支部队是德国党卫军的第11
“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一支以北欧各国的日耳曼人组成的精锐战斗部队,包括挪威籍、丹麦籍以及少数瑞典和芬兰籍士兵。
在SS的各个装甲师中,
“北欧”师组建时间较晚,但成军之后,它长期在最艰苦的第一线作战,经历了一系列极其残酷的战斗,名头也是相当响亮的。
其实丹麦人也好,挪威人也罢,在这条战壕里并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林恩这样想着,将水壶拧好还给黄毛,很勉强地陪着笑了笑。黄毛没再说什么,裹紧毯子闭目养神去了。
武器是士兵的第一生命,但有时候水壶的作用比武器还重要。想着这点,林恩又摸索了一圈,终于在屁股下找到了半埋在土里的水壶,晃了晃,居然还有半壶水,便把它重新系回到腰带下。
手往回缩的时候碰到了上衣口袋里的硬物,就顺带给掏了出来。那是比巴掌略大的厚实本子,有封皮,估计是一本日记。
看里面的字迹还算苍劲,单个的字母林恩大部分是认识的——从有些字母上
“多余”的小点来看,林恩估摸着这些要么是德语,要么就是丹麦语。本子里夹了一张黑白全家照,从照片平整光洁的质地来看,应该是不久前新拍的。
照片的样式很传统,父母坐在正中,四个子女按照高矮顺序站在后排。
那个最高的应该就是镜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