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董卓跋扈施淫威 王允巧计除奸贼(3/4)
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说明意图。王允很感激何进救命之恩,满口答应。
何进掌权后,王允被辟为从事中郎。何进被杀,王允不得不迁任河南尹,暂时逃避张让的嚣张气焰。
董卓废掉少帝,献帝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并替代杨彪任司徒。
董卓从进驻洛阳到迁都长安过程中,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统收兵权,控制朝廷,专横跋扈,残暴肆虐的行径,使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铲除。
王允之所以隐忍不发,是接受了在政治争斗中遭受失败的教训,不得不转变斗争策略。他清楚地知道,董卓手中掌握有强大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董卓本人凶残毒辣,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
于是,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实际上却处心积虑,周密布置。
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势力,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有时,王允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信任。
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便把王允当作自己心腹亲信,不生丝毫疑心,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
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杨勋是当时朝廷中正义之土,不畏qiáng • bào,一直坚持斗争,曾与皇甫嵩一起密谋诛杀董卓,后因董卓与皇甫嵩言和,感到自己势力弱小,只得作罢。
一次,董卓问王允:“不知谁最适合担任司隶校尉?”
王允不假思索地回答:“只有杨勋合适。”虽然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王允毅然推举了杨勋。
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首先与司隶校尉黄婉、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策。
为了控制武装力量,王允等人极力向皇上推荐、保举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权力;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令其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道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的行动引起了董卓怀疑,决定把士孙瑞留在都城。王允听说后,便顺从董卓意思,擢升士孙瑞为仆射。另外又擢升杨瓒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聚集力量。
初平二年(一九一年),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想拒绝,士孙瑞对他说:“大事没成功前,不能有丝毫破绽,董卓加官进爵,朝廷百官都瞻仰您的崇高品节,何乐而不为呢?不要因意气而误了大事!”王允一听有道理,便受命听封。
初平三年(一九二年)春,自然灾害严重,阴雨连下两个多月。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借登台祭祀乞神之机,紧急商议谋杀董卓的行动计划。
士孙瑞严肃地说:“自从去年岁末以来,太阳阴晦不照,淫雨连绵不断,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应该有个尽头。现在时机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怕后患无穷啊!”
王允很赞同士孙瑞意见,决定伺机尽早行动,以图董卓。
可是,董卓爪牙密布,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力大无比,凶残毒辣,如果没有万全之策,一旦失手,后果难以设想。
王允提议,可以安插内应,里应外合,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便有了“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一段精彩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