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海底捞星(2/3)
“什么时候?”三师兄江景淮眼睛一亮,非常积极地举起手,“带我一个!”
最后全员举手表决,向大海出发!
唐溱溱和师兄师姐们先行浩浩荡荡出发时,其他玩家们也收到了消息,各自整装待发。
这次的游戏任务听起来很有趣。
[海底捞星:常听说猴子捞月,天上摘星。猴子捞不上水中月亮的倒影,人类也难以触碰星辰。但海底的“星”,是实实在在可以摸到的。
海星,作为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是肉食性动物。它们取食各类无脊椎动物,如贝类、甲壳类、多毛类,甚至鱼类。
沿海城市养殖户们到了丰收的季节,闻香而动无肉不欢的海星们也瞄准了这份成熟的大餐——蛤蜊、扇贝、牡蛎、鲍鱼等经济贝类,并群体出动与养殖户们“开战”。
一个海星一天能吃掉十几个扇贝,食量惊人。海星大军出动时,能够达到3—5亩海域有500多千克海星的密度,它所过之处,就如它响亮的名头一般,蝗虫过境,一个贝肉都不给你留。
分明就是一个横行霸道的匪徒。
但海星等棘皮动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在形成外骨骼的过程中直接从海水中吸收碳,能够减少碳从海洋进入大气层。
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必须要积极应对的课题。
本次游戏规则:捕捞养殖区域泛滥的海星,抢救剩余贝类;寻求人与海星和谐共处的办法,保护养殖户的利益,防止海星大军入侵。]
去海边玩耍,我们对海滩的最深印象,有沙滩上忙忙碌碌的小沙蟹,有散落各处的形态各异的贝壳,有被称作“海猫子”的海鸥,有时候运气来了,也能看到几只退潮时留在浅滩上的海星。
唐溱溱曾经在退潮的沙滩上捡到过一只海星,装在小鱼缸里想把它养起来,可它转眼就“越狱”不知所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