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议和可行乎?(3/4)
妄行者,察出处死。
六、明清双方的尊卑关系,清方并不计较。
严格来说,光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封议和奏疏的要求并不过分,拿第一款来说,“吉凶大事,交相庆吊”﹐只是寻常的外交礼节,跟宋金议和就是两回事,而第二款说起来虽然金银比较高,但是双方好歹也算是有来有还,后面不是不可以再谈。
至于敲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虽然在疆界的划分上,明廷将宁远以北很多还没有失守的地方割让给了清廷,可至少为自己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林敬明白崇祯皇帝是有意想要同意的,但问题并不在于条约是否严苛,而是主要因为明廷内部的问题,使得他目前并不敢贸然同意。
原因也很简单,明廷并不存在真正的对外平等交流意识,在明廷官员们看来,他们代表的是堂堂正正天朝上国,而满洲只不过是‘属夷’罢了,大明同东虏的战争只不过是一场平叛之战而已。
正是因为这种意识的存在,崇祯并不敢贸然将满洲提升为能够面对面谈判的平等势力,否则来自内部的反对声将会把崇祯打成赵构一类的皇帝,这一点对于好名的崇祯而言,是不可允许的。
主导议和进程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此时表情微微有些忐忑,他不知道太子到底会不会赞同这个方案,但是如果不赞同,那么两面作战还会持续下去,这将来也会使得大明更加被动。
不过想到之前林敬的话,陈新甲也微微放下一些心来。
林敬看完了奏章之后,轻声道:“父皇,看此诸款,允之难,不允亦难,只是儿臣以为,当从大局出发考虑,然时势如此,并无两全之策,尚需安内方能攘外。”
听到林敬这么干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直沉默不语的新任首辅吴牲脸上带着些许惊讶,好奇道:“殿下这番话着实令人深思,眼下局势的确到了一个需要抉择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