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重开回到大明洪武 > 第14章 兄友弟恭

第14章 兄友弟恭(1/4)

目录

朱榑认真地想了想,发现无法回答。

刘家现在都是女眷,他也不方便久留,想留一些银两,身上掏不出值钱的东西来。

别看他是藩王,但没月例。

从刘家出来,准备打道回皇宫,却看到长安大街上,百姓们站在皇墙下,昂头望着皇墙上的空印昭告,还有鼓励举荐人才的昭告。

今年是科试之年,朝廷却没贴出科举告示。

朱榑看到,一个青壮牵着牛耳而行,跟随牛后徐徐而走,满怀期盼在皇墙边停下来,很快眼神里的期盼转为失落。

“今年没有科举啊。”

“看样子是没有了。”

聚集过来百姓越来越多。

百姓们议论科试的事,听到今年没有科试,眼神黯然。

明初百姓的识字率较高,有些能看懂榜文,这得益于朱元璋推行的大诰。

大诰是一本记录律法的故事书,如果百姓犯了罪,官吏会到家里搜查,如果能搜到这本大诰,罪责可以当场酌情减免。

朱元璋不举办科举,是有理由的。

元朝末年战乱,百姓哪里有什么心思读书。

第一批科举题目简单,录取的官员并不好用,这样的官员去到地方,便是祸害百姓,大明建国才几年,也不可能培养出人才,科举有人才的可能,微乎其微。

于是,自洪武三年开始科举停办了十几年。

若要问明初如何取仕?

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朱元璋下令地方举荐人才,让隐居的大儒出来做官;二种是招纳儒生进国子监,培训御制《大诰》,《大明律》,放到各个地方任职。

但这种方法,像是饮鸩止渴。

现有的人才用完了,后续新生力量却跟不上。

从明初直至洪武三十五年,还有一年朱元璋就要薨逝的时候,明朝仍紧缺人才可用,洪武朝除了开国那些功臣,几乎没有科举上来的青史文臣。

站在和宁大街上,朱榑闻到肉香味,看到是醉仙楼的鹅肉,有些馋了。

别看他是藩王,在宫里吃龙肝凤髓,其实很俭朴,皇子和后妃每天所支羊肉为一斤,如果要了羊肉,牛肉和猪肉就不能再要了。

在古代,但凡不能全都要的家庭,手头大抵是不宽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