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忠告(3/3)
“兄弟如手足,如果他欺负我,就愧为我的兄长,为了矫正他的行为,我也要教训他!”
朱榑语气很坚定。
刘基突然怔住了。
他看着朱榑,恍惚间似乎看到朱元璋的影子,竟然不顾仪态地哈哈大笑起来,眼角却有微芒闪烁。
“是我太看轻齐王了!”
在刘基的印象中,朱榑是个贪玩的皇子,并没有大的志向。
纵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皇帝,他们都有一股不屈服的意志,遇到压迫和不公会愤然反抗,朱棣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朱榑身上,同样看到了。
“这本《昭鉴录》,是洪武五年,陛下命满朝文臣,采集汉唐以来藩王的善恶,作为劝诫,赐给诸王。”
刘基说道。
昭鉴录记载了藩王和臣下应该遵守的事,不该做的事,每日诸王都要抄一遍。
这就是禁锢藩王的思想。
“可我已经学过了。”
“我讲的,和其他侍讲不同。”
刘基会告诉朱榑,还有什么可以采取的做法。
他认为,教导诸王,不是教他记住经文上的学问,而是养成一种判断、眼光、德行和智慧。
这才是修身的结果!
一块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一块美玉,一定要有好的匠人,才会使它成器,这就要求老师要像匠人一样拥有很高的品德和智慧,才能对门生精心雕琢。
“唐中山王的废黜,是因为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劳役百姓,说着优民的话,做着享乐的事。”
“不对,难道魏征和房玄龄这些贤者,不足以教导他吗?”
“那就是智谋不足。”
“呵,掌权者,会随着天下时局的稳定,和时间的流逝而日益放松,这就是我想告诉齐王的。”
“父皇也会吗?”
“不会。”
“为何?”
刘基给朱榑,讲李承乾沉浸声色犬马的恶习,到白马之祸,又延伸到七国之乱的刘贤,以小见大,再由大说回小。
仿佛知道朱榑能听得懂。
朱榑也不在意看似毫无章法的教导,两人颇有默契,心照不宣。
没有一句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