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争夺人才(3/4)
没想到原本的第一是余应,杜骥忙问道:「王侍郎可看过余应的试卷?」
王虞笑道:「这位余书令史是孔掾官的弟子,倒有些真材实学,五十道明经题全对,策试写得是施政和兴学,言之有物,只是诗赋略差些。」
杜骥喃喃语道:「若有机会,定要看一看余应所写的策论。」
科举三试,杜骥敏锐地察觉到策论才是关键,雍公以试取才要选用那些能做实事之人,靠着熟知经文、写诗作赋的人恐怕得不到雍公重用,而这一点正是杜骥选择雍公的原因。
听王虞轻描淡写地说余应策论写得好,自己之所以能名列第一是因为诗赋写得好,杜骥心中很好奇,他知道余应尚未至弱冠之年,这个少年郎的见识真超过了自己吗?
王虞缓缓站起身,道:「前往京中为官之事望度世慎重考虑,随时可以来建康,愚当扫榻相迎。」
杜骥陪同王虞出客栈,客栈大堂中坐满了人,见王虞出来纷纷起身乱糟糟地见礼。王虞站住脚,手持麈尾划了一圈,笑道:「诸君,愚向喜与才俊相聚,此处非讲话之所,欢迎诸君前往愚所住的驿馆叙话。」
众人轰然叫好,簇拥着王虞登车,直到牛车驶出老远,还有人躬着腰望尘而拜。
王虞前去见杜骥,祠部侍郎史平则到城南的云祥店找严松。襄阳城这几年发展很快,杨安玄对城中街道进行了改造和规划,但因为城墙限制,虽将集市迁出,城中依然感觉拥护。
云祥店在城南墙根处,因为出入方便被往来客商的所喜。史平在客栈前下车,看到出出进进的货车,嘈杂纷乱,不禁皱了皱眉。
随从入店,不一会带着个年青人过来,那年青人拘谨地向史平行礼,道:「严松见过史侍郎。」
史平见此子头戴帻巾,身上衣着陈旧,不过说话带着酒气,皱了皱眉道:「此处不好说话,前面有处茶楼,咱们到那叙谈。」
严松随史平来到茶楼,史平笑问道:「严松,你高中举人榜第一,难能可贵。不知你是哪里人氏?」
得知自己举人试位列第一,严松有如醉酒一般,恍恍惚惚,似喜似悲,想纵声大笑又想放声大哭。
听史侍郎问自己出身,严松禀道:「愚乃魏国上党谷远人。」
「哦,魏人。」史平有些诧异地道:「是丁零严氏还是川东严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