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高塘见故人(2/4)
庄狻与吴彩霞同时骂道,只是一个在嘴上,一个在心里。
————
高塘县出大官,这在近两年,是附近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事。
先是出了一名官拜正二品特进,现又出了名从二品实权户部侍郎,朝中新贵。
高塘县因此水涨船高,本来籍籍无名,贫穷落后的小县城,一下子成了十里八乡最富庶的县城,官道修通,私塾建立,学供院移址。
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争抢着要将自家孩子送往限定名额的学供院,挤不进去,家境殷实的就会挑选一家最好的私塾,让孩子求学。
以此类推,层层下去。
高塘县在这些稚子蒙童,以及求学才子的推动下,越来越富庶,私塾学塾越建越多。
都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不是没有道理,这话放在某些时候的确适用。
就像眼下,城西的陋巷之中,一个只有两间破破烂烂土房子的老宅院里,一大一小围着土灶,在一个缺了个豁口的大锅里煮红薯。
院子里四处望去,最能应景的就是那四个字,“家徒四壁”,院子里除了有一小块开垦出来的菜圃,连点多余的制式工具都没有。
房间里更不用说,除了两张老旧破烂的木板床,以及上面放着一盏老式油灯的长短腿八仙桌,两张四脚凳外,再无大件物品。
院中灶台前,一个瘦骨嶙峋,看上去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坐在板凳上,一边往灶洞添柴,一边抹着满头大汗,他笑容灿烂道:“小武,等哥再做半月工,就能攒够钱送你去陈夫子那里求学。”
年轻人口中的陈夫子,是高塘县最小一间私塾的教书先生,也是公认最没有才学的读书人。
蹲在一旁撅着屁股蛋子,晃来晃去的孩子,只有bā • jiǔ岁,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只是皮肤有些暗黄且黑,看上去缺少些精气神,他撇了撇嘴,道:“哥,我就不去什么私塾读书了,你看隔壁的许狗蛋,跟着他爹去做木匠,月俸都有一两银子了,家里都添置了好几件新家具。我也跟着你去做工,等再过几年我就去参军,跟哥一样,杀北域蛮夷,做个大英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