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百事可乐在崩溃】(2/4)
各行各业的跨国企业,都在通过各种办法逼退中方投资人。因为他们以前搞合资是被政策限制,现在政策突然宽松,他们贪婪的嘴脸一下子就暴露无遗。
而为什么面对喜丰公司的不断紧逼,可口可乐没有选择轻举妄动,百事可乐却要拼了命寻求独资呢?
因为百事可乐在中国的业务太混乱!
90年代初,百事可乐为了在中国快速扩张,采取了一种非常粗放的发展模式,这个隐患将一直持续到许多年后。
百事跟中方的合作分为三种,即合资、合作、特许灌装。这些合资公司当中,有的属于中方控股,有的属于百事控股,有的甚至百事公司没有股份(只提供可乐浓缩液赚取利润)。而管理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厂子中方负责经营,有的厂子百事派员管理,有的厂子百事承包经营,还有的百事和中方各派一名总经理。
可以说,管理、营销和渠道都一片混乱。
原则上,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厂子是划区的,一个区的产品不能卖到另一个区。但中方投资人为了赚钱,可就不会顾及那么多,比如西康合资公司是百事在中国的最大灌装厂,西康生产的可乐居然销售到东北。而东北的股东和地区经销商就不乐意了,于是各种促销变相打价格战,经常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
而且为了扩张渠道,当年全国的合资厂商联合起来,把百事可乐的渠道返利提得很高。加上营销管理上的混乱,百事可乐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合资企业,陆续出现亏损情况。
被授权灌装的厂子更搞笑,这种灌装厂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只购买百事可乐浓缩液进行生产。于是他们就开始搞歪门邪道,购买本土的杂牌可乐浓缩液,灌装之后贴上百事可乐的标签进行售卖。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国突然政策松动,说可以在中国独资建厂了,百事可乐怎么还按捺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