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 年节(1/4)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过年是源自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自殷商时期至清朝,过年有过很多称谓像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指的都是过年,而明朝过年的时候就叫元旦。
那么明朝的时候,官员过年放不放假呢?
放肯定是放的,不过这个假期却几经曲折,明朝立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人,他制定的休假制度非常的苛刻,一年就三天假,就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这个休假制度实在有点过分,可行性太差,后来的皇帝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假期。
到明朝中后期,休假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官员,一个月固定休假三天,冬至休假三天,元旦休假五天,元宵休假十天。
这个元旦也就是过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总共放假五天时间,如果再加上十二月底固定的那天休假,就是六天。
六天时间,一般的地方官员是没法回家的,因为明朝的地方官员实行的是异地任职的制度,在《大明律》中就有明确规定: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
这意思就是说,地方官员按资历叙官,并且不能在本人籍贯所在地任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