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局中(2/4)
此话,让诸多公族放心了许多。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人祭会采取以往对俘虏的人祭。将祭品与三牲六畜共处之,或刨心烹煮,各自有之。
但大司巫既然能提出将祭品送入西北海,甚至当日龙神还会显灵,那么此事可信度便也大大增加了。
顺带一提,夏商周三朝。夏朝君主皆为“夏后氏”。
例如大禹之子夏启,便被称作后启或夏后启。禺夏继承了许多夏朝的称谓,虽实质不像,但也有几分形似。
而这夏后氏,也在其一。
“后”的意思,是后土,也就是大地。禺夏统领大地,崇信神灵。因此君主自称为“后”,祭神拜天,信仰帝君。
而龙神帝君的“帝”字,其实就是神的意思。即天帝、上帝。
夏桀暴虐,商汤反之。假借神名,自称神君。而商朝的君主身为他的子孙,死后也都可封神,因此商朝的君主生前为王,死后都称为“帝”。
而周朝之所以称“天子”,则是因为,文王、武王不敢僭越。虽然那个时候纣王失了气数,但毕竟仍然是“神”。如果直接讨伐,必定不得民心。
《易传》有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文王和武王,乃是“奉天”来归正纣王的,而这个“天”,其实便是商朝之祖。文王和武王自称“天子”,意思也是帮商祖收拾不肖子孙。
因为这三朝的关系,所以祭神所祭拜的也各自不同。
夏朝是真的在祭天。如今禺夏乃是夏朝当年的分支之一,便是诚心祭祀“挽天倾”的龙神,并尊奉其为“帝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