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经济危机的苗头(3/4)
他们是大汉最底层,最低贱的矿奴,但好像有种难以想象的好日子,就摆在他们的面前。自己要做的,就是奋力地朝着目标奔跑,再伸伸手够着这些罢了!
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很快就反应在矿山开采的劳动积极性上面。
最近几天,每日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单日开采量都超过十万斤,连破新高,令人骇然!
当卫弘拿到账簿记录的时候,饶是他这始作俑者,手也不禁颤抖了起来:“采石量增长的太快了……太快了!”
夜郎柯和蒲季跟在卫弘的身边,夜郎柯不解的问道:“开采快一些不好吗?以前没日没夜的干,半个月的采石量都没有现在一天高。”
卫弘摇了摇头说道:“不好,很不好!要知道现在开采的都是富铁石料,一万斤的铁矿石就能提炼出四千斤的生铁,现在一天产铁量就要达到四五万斤,已经大大突破了之前我预估的月产六七十万斤的生产效率。”
蒲季也点了点头,在心中粗算了一遍:“按照现在的每日产铁量,临邛城的产铁量将会轻易达到百万斤以上”
夜郎柯和蒲季没有市场运作的意识,对产能的提高仍旧持有片面乐观的形态,但卫弘却知道产能增长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现在,他也将这个后果告知给他们:“临邛矿山的产铁量若是一味增长,冶金治所和少府又缺乏足够的铁匠和设备去消化这批生铁,那就会供过于求,铁价将会遭到腰斩,甚至是十不足一!”
临邛矿山能在卫弘手中实现跨越式的财富增长,实则是利用了两汉以来盐铁专卖的高溢价,物以稀为贵,若是这生铁产量超过了现有的工业消化能力,那他的价格毫无疑问会暴跌。
这无关于大汉境内仍旧缺少铁料的现状,整个天下对铁料的需求仍就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这种问题是数百年来,铁交易中形成的生产链,出于维持自身的平衡而造就的机制。
打个比方来说,一条小河流常年水流稳定,定居在两岸的百姓自然从中收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