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043(1/3)
陈氏向来只会落井下石,别说雪中送炭,就连锦上添花的事情,都甚少做得出来。
如今眼见傅莹珠春风得意,陈氏落井下石不成了,看不成傅莹珠的热闹,而这火有可能烧到她身上来,反倒是让别人看了她的热闹,陈氏心中惶恐不安。
只是此时,除了自我安慰,疯狂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之外,也没别的法子。若非她还有几分机敏,此时就连面上的镇定都维持不住了的。
只盼着傅莹珠此去,不要太有脑子,要像之前那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才好。
陈氏心想。
傅莹珠得了老夫人准肯,又从柳叶那拿过来了那份能去库房拿礼物的礼单,回到自己的落芷院后,便叫青桃带着礼单去库房那儿把礼物取回来准备好。
老夫人管家行事,有她的本事,给周家备的这些礼,傅莹珠挑不出任何毛病。只不过,面子全让老夫人准备了,里子却还是傅莹珠自个儿来才行。
毕竟礼物用不用心,这一切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傅府与周家断交,过错全在傅府这边,傅莹珠没道理让别人全给擦屁股,自个儿逍遥。
这格外准备出来的,是一副寿画,是傅莹珠照着图样,亲自动手绣的。
绣图用的,是苏绣的线,色泽艳丽,质地绵密,能秀出立体而富有层次感的图案,是后世经常使用、也是流传得最广的一种绣线。
图样是摹得当朝最有名的画师的画,周老爷曾经对外大加赞扬过,是他的心头好,傅莹珠暂时求不来画师的真迹,临摹一下,倒是使得的。至于大师的字,日后有机会再求。
从傅莹珠心里有了要到外祖家看看的念头开始准备,算起来,到今日绣完,有十五六日的功夫了,虽然算不得久,但也用了不少心力。
这一幅画专门是为了外祖父准备的,他喜好风雅,之前就有喜欢收集名师画卷的习惯,只不过被人嘲笑附庸风雅,后来就不太爱收藏这些玩意儿了。
但傅莹珠知道,他心底是喜欢的,只不过为俗世所累,不敢正视自己的爱好罢了,害怕被人嚼舌根。
如今傅莹珠为他准备上这绣图,合的是外祖父的心意,没道理不喜欢的。
傅莹珠这个举动,也算是借花献佛,表一表自己的孝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便是傅莹珠这个半道出家的,比不上那些自小便练绣活的姑娘们手艺更好,可看上去已是用了十成的心思。
这种亲手做的礼物,价值不在于礼物本身有多贵重,而在于心意,傅莹珠做成这样,已经算是合适了。
除了这画,傅莹珠自己也在心里打算着,还要带一些贵重的礼物过去,她如今有了进项,再也不是之前一分银子当成两分花的窘迫困境,自然能拿得出银子来打点。没想到祖母亲力亲为替她打点了一切,礼物准备得细致周到,倒是叫她落了个方便,不用再费心这些。
等青桃照着礼单将所有的礼物取回来,装进箱子,将寿画裱好,妥善收拾起来。那边,去马房找管事安排马车的嬷嬷也回来了,说是都已经安排妥当,这几日随时都能出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看傅莹珠打算什么时候回外祖家了。
傅莹珠倒是不急,她做事总是要细细思量过,仔细斟酌才会后动,看上去每天悠悠闲闲,但脑子里却在盘算。
原主曾经与自己外公家冲突太多,若是贸贸然的不打一声招呼便过去拜访,未免显得有些自作主张,指不定便会叫两家本就破裂的关系雪上加霜。
虽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但如今不来往这么久了,一家人也生分得像两家人,再加上过往那些过节,甚至险些要连家人都称不上。
傅莹珠不敢拿这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开玩笑,凡事自然要做到尽善尽美。
她还是先写了一封帖子,寄到了周家,至于哪日去周家,自然是由周家说了算。
做错过事的人,想要赢得原谅,总是要把诚意摆出来的。
犯错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傅莹珠懂得。
周府。
明丰堂。
首座八仙过海螺钿的罗汉床上,坐着两位锦衣袍的老人。
老翁头戴金冠,簪子勉强簪住稀疏的白发,老妪头戴寿字纹抹额,中间镶嵌着一颗圆润的祖母绿宝石。
看穿着打扮,都是极为奢华的,用料和物品,都十分不俗,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得起的用度。
只不过华而不张扬,华贵中透露着一丝低调,不管是样式还是图案,都是规规矩矩,从不越雷池半步,也从未见到有用什么越了品级身份的图纹。
很符合周家一贯的作风,低调,不张扬,但也要贵的,毕竟家财丰厚,努力花都用不完。
周老爷子瞧上去,约莫花甲年纪,身形消瘦,一头白发梳得整齐,坐着的身姿端端正正的,坐如端竹,看上去极有威严的模样。
他手中拿着一张纸,目光尚且停留在纸张上,一双眉头紧皱,虽说手里捏着的只是薄薄一张纸,却像是面对着什么天大的事。
在他一旁,周老太太坐姿气场,也是端端正正的,只是看面色,那焦灼中却像是带着点欣喜似的,脑袋老往周老爷这边探,催促道:“你快把帖子给我,让我也瞧瞧。这孩子也真是的,诶,回来还递什么帖子。”
“你又不认得字。”周老爷子却没有把帖子交到她手上,而是交给了旁边那位中年男人,“还是由老大念一念你听吧。”
发话的人,正是傅莹珠的外公,周老爷周不惑。
坐在他身边的,是傅莹珠的外祖母乔氏。
而拿到周老爷交过来的帖子开始念起来的中年男人,是他们的大儿子,周光茂。
周光茂身后是他这一院子的人,而对侧,回家省亲的周光柔与她的一双儿女沈朝青与沈朝妤也在。略微一数,周家老一辈小一辈,全在此处了。
今日本是周家人聚会的日子,傅莹珠寄回来的信,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欢喜有人愁,皆因这忽然的一封拜帖而起。
当下,会也不聚了,话也不聊了,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被这一封拜帖牵引住,想要看看傅莹珠,大名鼎鼎的傅大姑娘,那个飞扬跋扈,不懂礼数,目无尊长……罪名数起来一箩筐的傅莹珠,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周光茂念道:“外公、外祖母敬启。许久未见,外孙心中挂怀,便想择日前来周府,拜访一二,落款是……傅莹珠?真是她写的?!”
周光茂一顿,语气十足的难以置信。
想到刚才递信的门房说辞,周光茂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的女子,送错地方了呢。
却不想,果真是她!
主座上,周老爷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周老太太虽说眼中露出激动的神色,可再看一看其他小辈,都是神色各异。
尤其沈朝青,在听到傅莹珠这个名字时,便是一脸嫌弃,一副不欲多言的模样:“她还有脸回来?”
“当初外公去她生日宴上,她可是信誓旦旦,说再也不来我们周家了,这是怎么了。呵,堂堂的侯府嫡女,竟也说话不算话,自降身价,来我们这儿呢。别了,我们可高攀不起!”
沈朝青斥道:“当我们周家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外公、外祖母,我们不见她!”
这沈朝青,是周老爷的外甥。
周老爷膝下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傅府,一个嫁给了一个七品姓沈的官员。
这位七品官员比不上傅府的家世显赫,平日里在官场上打点往来,对周家多有倚仗,儿子女儿与外公家这边也就更要亲近一点,甚至在沈朝青和沈朝妤的心里,外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样。
他们少时多在周家长大,自个儿的家,倒是住得少了。对于这个从小千娇万宠,占据了外祖父外祖母所有目光却不知好歹的表妹,没什么好感,只觉得厌恶至极,到了不想与之同屋的程度。
曾经欺负外公、叫外公好生生气的傅莹珠,在沈朝青沈照妤心中,是罪大恶极之人,只配白眼相加。
沈朝青虽是个读书人,今年也到了要参加秋闱的年纪,但脾性里带着点周家人祖传的暴脾气,年岁也不大,正是最容易冲动的年纪,当下对傅莹珠要回周家的事好一顿骂,嚷嚷着说要不见。若不是拉不下脸面,直接给轰出去才好,才不要开门相迎,把他们周府当成什么了?
“且看着吧,她这趟回来,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真让她回来了,不知要作什么妖呢!”
沈朝青身后,他的母亲周光柔听了儿子这番话,不由得也皱起眉来,一脸担忧,只道:“行了,你外祖父外祖母都在,轮不到你发话。”
却是没别的话,也不训斥孩子,只是怕沈朝青过于冒头,惹了两个老人不喜。
要知道……傅莹珠虽然不成器,但是在两个老人心里,还是挂念着的。
原本,对姐姐留下的唯一的孩子,周光柔也是喜欢的,这孩子长得像她姐姐,之前闺中时,姐姐对她不错,她看着小小的像姐姐的傅莹珠,自然也是心生无限怜爱。
只是后来,她这小外甥女闹的事情不小,在生日宴上当着众人的面闹事,不给她父亲一点颜面,这事寒了她父亲的心,也让她彻底认清了傅莹珠的秉性,就当自己没这个外甥女,等听到街坊间都在说傅府大姑娘如何跋扈如何嚣张如何的不知礼数,她甚至连惋惜的心情都没有,只觉得,果然如此。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傅莹珠小时便如此胡闹,这回回来,能安好心吗?在傅莹珠身上,他们栽了太多的跟头,已经没有心思和时间,再去应付一个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外甥女了。
只想着要少点麻烦才好。
周光柔不信傅莹珠回来会有什么好事,于是也跟在儿子话后,对坐在主座上的父母说道:“爹,娘,依女儿看,朝青说得有几分道理,我们还是别见她了。”
她叹了一口气:“你们如今身子也不好,若是再大动肝火,坏了身子可如何是好?我听闻,傅府如今……好像是不太平,她回来一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呢。若是带来不好的消息,只会让你们二老心寒,身子也受累,何苦呢?”
周家虽然很少在京城里的各种宴会上活动,但做生意的,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最是灵通不过,侯府的那些事情,稍微一打听就全知道了。只不过周光柔也就听听,也不深究。深究也是无用,到时候只会白操心,还落不得个好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