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死守平壤,突厥靺鞨皆安然(2/4)
李睿虽然多次写信给前线的指挥官,教导他们如何进行这次战争。如何引导占领城市后的经济战?但能虚心听进去李睿劝告,并付诸实施的没有一个人。
倒不是他们不听从李睿的指导,而是因为这黑山卫的各级指挥官都是打小规模战役出身的,根本没有把思维调整到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种灭国之战的维度上。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没有一个新的作战体系以前,他们是不知道该如何执行李睿的命令。
也就是说,没有行动路线,没有作战指导。头脑中有各种各样桎梏的这帮人不会打仗了。
黑山卫是李睿一手打造的部队,李睿在部队里还是维持了很高的威望,他的命令下达、传递、执行绝不会出现迟滞的现象。
但他不在战斗的前线,无法灵活指挥,对战场身上随时变化的敌情无法随时掌握,也就无法具体指挥战斗。
这就导致经验不足的将领指挥的各地战场都出现了和敌人互相胶着状态。
各个战争发起国都看出了黑山卫的短板,那就是虽然战斗力强悍,但灵活性不足,战斗过于依赖后勤保障,持续作战能力不强。
所以,他们绝对不和黑山卫硬碰硬,一旦黑山卫出动,所有的敌人都远扬千里。你黑山卫要是追击,敌人就采取迟滞、骚扰、疲惫战术,让黑山卫无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最后,黑山卫各部只能困守城镇,不出来了。
因为出来也找不到决战对象,就是枉费枪弹、钱粮。
从接到报告的气愤中慢慢平复下来的李睿,也不想去追究是谁的责任了。关键是需要找到解决办法。
目前,再集合他们去上军校学习是来不及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自己去各地前线亲自指挥,让这些从来没有指挥过现代战争的将军们看看如何打对异族的战争。
当然,在此之前也可以把这些指挥官都抽调到高句丽来观摩自己的战斗艺术。但各地都是在战争状态,把各地的军事主官都抽调过来学习,明显不合适。
蛇无头不行,没有了这些军事主官,还不知道部队会乱成什么样子?这个办法明显行不通。
所以,李睿下令各战场维持现状,只防守,不许进攻,等待战机。李睿没有在命令中明说,他要亲临各战场进行指挥,那样只会增加各战区指挥官的依赖性。
他的首要工作,是把这高句丽先灭了再去关注其他战场。为了节约时间好去其他战区,这高句丽战事必须快速的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