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游龙戏凤(2)(3/4)
没几个人知道艾普莉就是玛丽·伦敦,没有向公众透露是为了省事。不然一个曾经的诗人少女,富有的女继承人,忽然写了一本言情小说...怎么说呢,肯定会成为八卦小报上的头条的。
这对于艾普莉的日常生活没有好处。
但对身边的朋友保密,就只能说是一个意外了,没有刻意去说,就成了既成事实。再然后想要改变,好像也不好意思刻意去告诉其他人自己写了一本小说?
所以,到现在为止知道艾普莉是‘玛丽·伦敦’的也就是寥寥几人——艾米丽知道,简·哈茨也知道,由她们两人又延伸出了一些知道的人。要说机密,也不算机密,但朱丽叶确实不是知道秘密的人。
“玛丽·伦敦真棒啊!虽然有点儿不好意思,但读《玫瑰战争》好快乐哦...”以一个英国少女来说,朱丽叶的性格是偏内向的,面对艾普莉这样的女友还好一些,对异性的话,她因为几年前的一次事件其实是怀有恐惧的。
这种恐惧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会妨碍到社交,但却是如影随形,是她始终不能克服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16岁了,始终没有和任何一个男孩子约会过。一个漂亮的16岁大城市女孩儿,这是真的挺少见的。
但是她内心其实是一个正常的花季少女,恐惧异性是真的,春心萌动也是真的嘛——这么讲有点不好意思,但事实就是她读《玫瑰战争》的时候是一边脸红一边读的,完全代入了恋爱中的少女。
艾普莉:..左顾右盼.jpg
本来她是想要和朋友坦白自己就是玛丽·伦敦的,但现在,忽然就没办法开口了呢。
有点羞耻,为自己,也为朱丽叶...如果朱丽叶知道自己当着原作者的面说了什么......
“最近《玫瑰战争》完结了,真的好可惜,没有书看了...当然,我不是说《玫瑰战争》到此完结不好。大概好的故事都是这样的,完结的时候总是满足又遗憾——其实,我也没法想象,遇到过米勒之后珍妮弗的故事会怎样,到此停止似乎是最好的结果。”
“珍妮弗终于轻松一点儿了,而未来还可以做圆满的想象...如果真的写下去,要么是彻彻底底的悲剧,珍妮弗崩溃,要么就是故事圆满,但那个让人喜欢的女孩儿会变得陌生。”
朱丽叶提到的‘米勒’就是《玫瑰战争》最后一位登场的男主角,和刘易斯一起撑起第三部的那位——《玫瑰战争》第三部还未发售,但已经在印刷了,定名为《玫瑰战争3月与日》。
刘易斯是月亮,月亮冰冷,而且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才能亮,暗喻的是刘易斯是借助珍妮弗才成长。而米勒则是太阳,太阳炙热,它将光热带给别人,当然也带给了珍妮弗。
相比起纨绔坏小子刘易斯,米勒则是金发碧眼的爽朗青年。他的爽朗不同于施耐德,是真的毫无阴影,而且他要更年轻,更豁达,更无所畏惧。他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强烈的牛仔与嬉皮士结合的气质——当然,是美化过的,属于文化记忆的牛仔和嬉皮士,不是历史上真正的他们。
这样的米勒是怎么样的呢?
不是他一开始爱上了珍妮弗或者招惹珍妮弗,而是珍妮弗爱上了他,爱上了他的热烈、直率、一览无余,爱上了他透明澄澈的灵魂。
珍妮弗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要死的星球,寒冷、衰亡,是挂在天边黯淡的星。而米勒那么热烈,或者说轰轰烈烈,她忍不住想要靠近他温暖自己。
就像很多年迈的人喜欢接近年轻人,那样就仿佛他们也年轻了一样...人是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状态、自欺欺人的。
米勒拒绝了珍妮弗,珍妮弗很好,但不代表他就一定要爱上她啊。
珍妮弗用尽了一切办法去追求米勒,以她的诚恳,以她的爱,最后她成功了。就如同刘易斯对珍妮弗有了真情,认真了起来,才得以成长,珍妮弗的成长其实是一个意思。
米勒治愈了她,让她学会了什么是真爱...她太早被迫走上了猎取爱情的道路,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真爱,就先摧毁了真爱。
艾普莉的描述下,米勒仿佛是行走在人间的天使,那么可信,又那么可爱,与其说他像情人,不如说他像你的兄长,像你的胞弟——漂泊很久的珍妮弗会爱上他,会得以成长,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
不过,也正如朱丽叶说的,到此结束就是个好故事,可以有圆满的想象。而如果还要继续,从米勒身上得不到爱情点数的珍妮弗要怎么办呢?重新踏上她的‘征程’,日复一日变得连伤感痛苦都没有,成为一个猎取爱情的机器吗?
珍妮弗这个角色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就是她的挣扎、彷徨,就像任何一个鲜活少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