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整个文华殿乱成了一锅粥(3/4)
“我就学打熬筋骨的武艺,还有能延年益寿的武艺,大明还有千千万万个百姓,和大伴你一样,被那些贪官儿污吏盘剥压榨,我若是能多活一些年岁,也能多为大明的百姓多做点事情。”
周宽眼中一热,他可不是什么纯粹武夫。
自幼在山中跟随道长学艺,他就识文断字,懂医会武,而且按他功劳,早该封千户,只是他深明当今圣上心性,不愿在朝中和那些被赐予了丹书铁券的功臣为伍,故而主动提出前去孝陵卫守陵。
孝陵卫每五年考核一次,不合格者剔除,里面有大量抽调的武艺高强,军事素质过硬的百战老卒,乃是一支很强的军事力量,就在皇陵边上,距离应天城也不过十来里,可以说对这些百战老卒来讲是个很不错的养老地。
他深吸一口气,认真道:“好,好哇。”
“太子圣明,皇孙聪颖,我大明江山有望,万代无疆!”
当下,周宽就给朱雄英讲了讲这练武的区别。
就比如说朱雄英要练武,首先要打熬力气和练习站桩,传武有一个固定套路,那就是打熬身子骨,身子骨硬朗,才有各种招式,这需要许多的粮食和各类草药。
寻常人家,根本没有多余口粮养武者。
所以自古,穷文富武。
如唐宋的军中名家,似秦琼这等,自幼练武,遍请名家教授,若是家中没有资财,根本学不到上乘武艺,名师大家的真传弟子,也大都是家资丰厚之人。
当然,也有游方道人,云游和尚,布施四方时寻到一些天赋异禀的孩童自幼教授,这种也有许多,但师傅大多不会传授全,而是一门师兄弟,一人学一样或者几样功夫。
唐宋元三朝,和尚道士能云游布施的,大都有武艺在身,否则遇到盗匪截径,逃都逃不掉。
又说骑射,寻常老百姓,别说骑马儿,骑头骡子或者毛驴都是小富之家,牲畜耗粮,老百姓自己温饱都还没解决。
好在,以上的问题,对朱雄英都不是问题。
朱雄英对那些修炼时间超长的武艺也不感兴趣。
“我只想学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夫。”
朱雄英想要让自己身子骨更强,周宽便建议先从药浴开始,寻找一些强身健体的药材煎好,每日浸泡,不同年龄泡不同的药。
还有就是站桩扎马步,腰马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