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犒赏三军,封爵!(3/4)
今日早朝,要议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士们的封赏。
在大军回京途中,内阁就已经拟定了一份章程,由朱祁玉代为呈奏。
兵部左侍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授赠特进光禄大夫;
原兵部尚书邝埜改任礼部尚书,原礼部尚书胡濙年事已高,已经请辞告老。
侍卫统领、忠武伯樊忠,晋升忠武侯;
三千营指挥使、襄城侯李珍,晋升芮国公;
神机营指挥使、泰宁侯陈瀛,晋升靖国公;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加左都督衔;
北海卫指挥使哈铭,赦封北海侯,世袭罔替,镇守北海;
宁阳侯陈懋晋升濬国公,世袭罔替,镇守哈密;
驸马都尉井源,晋升巨鹿侯,世袭罔替,镇守漠河;
此外,负责火器研发的工部右侍郎黎叔林,负责工程院的平乡伯陈怀,建造忠烈祠的工部左侍郎陆祥,朵颜卫指挥使阿儿乞蛮,肃州卫指挥使胡麟,辽东总兵官范广,等等,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赏。
大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次封爵,第一次是开国,第二次是靖难。
这份封赏出现了三位国公,三位侯爵,再加上正统十四年的封赏,算得上是开国和靖难之后,第三次大规模封爵活动。
其实,对于文官而言,并不希望看到这副局面。
自皇上下旨修建忠烈祠开始,武将的地位稳步提升,如此一来,势必会压制文官的话语权。
朱祁玉和内阁拟定这份章程的时候,已经慎之又慎,可是,这一战的功绩在这摆着呢,不封爵根本说不过去。
因此,文官集团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无话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