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小说 > 石尊 > 第四章 传闻

第四章 传闻(2/3)

目录

“嗯,法有,但不可治根,只能缓解,消除病痛。”寅如实回答。

“也罢,吾自知身体状况,若能减轻病痛烦扰,甚是宽心。”禹帝叹气道。

说完,寅安列出草药清单,禹帝安排人依其嘱咐熬制。

“禹帝,民之心事已了,即将远行而去,特此前来告别。离别之前,民还有一法,可延年益寿。此法为民之所悟,修之,吸天地之气,排心中浊气,方可延年益寿。”寅讲完吐纳之法,便独自离去。

“爷爷,禹帝活了多久?”唐明焕好奇的问道。

“世人皆说百岁,但祖上相传是二百岁有余。”唐绍林略有疑惑的回答。

“那为什么寅年过六十,须远行,而禹帝就不用呢?”唐明焕继续问。

“当时是部落制,各个部落都有不同的图腾和古训。”唐绍林解释道。

话说,寅离开帝宫后,开始踏上寻仙问道之路。随着时间的积累,虽能慢慢领悟道术,但对于他来说,还是太过晦涩难懂。那次鹤山夜游,让他对这天地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白世间万物皆可成仙得道。只不过他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无人引领,无人解惑,如何修行,只能自行琢磨。故,他决定云游九州寻找同道中人,炼制中年男子口中的器物、丹药、符咒,来辅助道术修行。

十年间,寅穿于九州之间,跋山涉水,走访华夏部落,了解上古神话,探寻上古遗址的遗落法器;拜访神农氏遗民学习草药知识,了解功效性能,尝试炼制丹药;结识华夏部落研究符咒之人,考究符咒之源;探究伏羲氏部落星象八卦之术,领悟星象八卦之理。

通过十年的游历,寅发现,无论是器物、丹药,还是符咒八卦之术,都源于生人道和星生术。这就大大地加强了他对这一道一术认知。通过各个部落的神话故事,慢慢地将那夜所见的怪物联系起来,海中物为青龙,沙中物为玄武,那一男一女分别为夸父和西王母,参天大树为建木,屋脊九珠为金乌,而堂中男子和画中老者还是未知。

寅游历豫州时碰到了九黎族遗民-苗人,蚩尤后人。该族中有关于巫的传说。巫,起源于上古时期,巫和医是本是一体,随着两者形式作用不同才逐步分为巫术和医术,因而有巫师和巫医之分。

巫师,称为宗伯。他们作为上天和人世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辅佐帝王,祭祀天地神灵、社稷、宗庙。另外,巫师还记录国家大事、文书司案。通过观察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祸福以及战事,指导农牧生产等。另外,巫师还是符咒的创造者。

巫医,是巫师在行医时的别称,在远古巫与医的界定没有这么泾渭分明,巫医通过术来为百姓治病疗疾、导人向善。涿鹿之战之后,巫才一分为二,化为巫师和巫医。

另外,寅还听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修真之事。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肉身,修成金刚不坏之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之道。道之所存,念之所在。

然,道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

巫师的传承来自修真,然而此期间断代频繁,中间之事,已无从考察。故得其真者,微乎其微。于修真之事,知其一二,修真、修仙、修神三阶段,此界只知修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