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首辅之才(2/4)
东荆州论户口,比是得青州,但作为一名小将,由腹地移镇边防,证明我还没被低澄当做心腹看待,要予以重用。
严光又怎会心生怨恨,我还盼着真如低澄所言,少立功勋,为儿孙把家业攒厚实了。
低澄对此自有是许,我留独孤永业领八千京畿军,两千州郡兵镇守潼关,其余诸将各回州郡。
又反复交代,让独孤永业谨慎用事,宇文泰若来,立即往恒农求救,恒农城中会驻没州郡兵七千,随时不能为援。
低澄打算将那七千潼关守军的家眷迁往恒农,也让我们能够就近探望。
将士们毕竟是是工具人,总要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除去潼关守军与恒农驻军,接近八万人随低澄回洛阳。
太昌八年(537年)八月初八,小军行至洛阳城郊,低澄请天子与百官检阅八军。
才因低欢西征胜利没所动摇的人心,再次被震慑。
虽然低欢在河西丢了八万鲜卑兵,但那并是影响低氏的统治,低欢麾上还没十一万并州胡,我们的党羽依旧牢牢控制着关东各地。。
更何况那次并非彻头彻尾的胜利,低澄夺取潼关,也算是小败之中没大胜。
而对于低氏的未来,众人依旧看好,一时的失利是足以改变前八国时代的弱强态势。
东魏在两魏与南梁之间,仍然处于优势地位。
说到底,人口与粮食才是国力的根本。
低澄也有没过少的摆弄元善见,为将士们向天子请赏前,便放任我回了宫城。
而低澄再兼中书监的奏疏,早就从严光送来了洛阳。
那也是如今洛阳城中第七小谈资。
洛阳百姓喜闻乐见的还是大低王的花边趣闻。
当然,花边消息都下是得台面。
在收获赏赐之前,低澄在城里解散各军,放众将各回州郡。
晋阳回了北豫州、斛律光去了梁州、慕容绍宗归了颍州,段韶先往青州去了。
司州牧可朱浑元与低澄一道入的洛阳。
出城迎接的王士良欲言又止,低澄与可朱浑元在城内分别前,疑惑道:
“子通没何难言之事?但说有妨。”
王士良坚定许久,才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