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立君之争(3/4)
经过一番打听和证实,发现太子等人均没在乱军之中后,南京六部官员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决定拥立一位朱家藩王为帝。
有了新的皇帝才能复兴大明,收拾破碎山河,继而挥师北上,平灭流寇,驱逐满清,收复京师。
当然,该立谁当皇帝又是一个巨大的争议,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立太子是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
这个人选自然是从崇祯帝以上追寻,崇祯皇帝虽然公有七个孩子。
但太子朱慈烺在农军军进京的时候已经被俘,虽然被李自成封了王,可此时早已不知所踪。
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也在甲申之变中下落不明。
此外还有怀隐王朱慈烜、悼怀王住慈灿,悼良王皆早殇。
熹宗皇帝又无后,而光宗除了熹宗、思宗外还有简怀王朱由?、齐思王朱由楫,湘怀王朱由栩,惠昭王朱由橏,皆夭折。
于是作为神宗章子的光宗其一脉已无人继大位,神宗次子朱常溆刚出生便已死。
第三子福恭王朱常洵虽已在农民军攻洛阳时被杀,但庶长子朱由崧却还在,此外神宗还有第五子瑞王朱常浩、第六子朱惠王常润、第七子桂王朱常瀛,但众王之中以朱常洵居长,于是按照继位原则,福王为第一顺位。
这位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巳生于福王京邸的藩王,于万历四十二年随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此后又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甲辰封德昌王,后进封福王世子。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其父福王朱常洵缒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后被搜出,于是被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