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二十七章 朝议(2/3)
赵光的眼神最后落在了满朝文武最前排的三个人身上。
凌国沿袭前朝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的中书令一职,空悬至今。而站在群臣最前方的三个人,中间的是门下省侍中苏道言,两侧分别是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隋高鸣和唐景。苏道言是前朝的状元出身,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两朝元老,是朝中的定海神针。隋高鸣是胶东道的文坛大家,选官入朝以后,行事干练,兼具才干与才情。唐景的身份就要复杂的多,出身于南唐国的他,在凌国和南唐尚未达成君子协议时就弃暗投明,投奔了凌国做官,在官场上一向是独来独往。
苏道言面色不变,隋高鸣义愤填膺,唐景痛心疾首。
将满朝大臣的表现收归眼底后,赵光将案卷放下,怒声道:“人口买卖,人口,买卖,这两个词是可以连在一起的吗?哪一个人口不是朕的子民,不是凌国的子民,被人当成牲口一样的交易,明码标价。在这群人眼中,人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吗?朕这一次要大开杀戒,刑部听旨,将一众案犯,全都斩首,那个畏罪自杀的黄世仁,以为一死就能脱罪吗,没那么容易,把他的尸体鞭笞五十,丢去喂野狗。案犯的家人,全部充作官奴。立即执行,不得有误。”
苏道言刚弯腰拜下,正要进言,赵光手一挥拦住他:“苏侍中不必多言。非是朕要杀戮过甚有伤天和,实在是这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徐大有领了旨,回到队列中。看着还拜在堂下的沈涟,赵光说道:“关于剑南道人口买卖一事,镇国公张韬早有调查,只是时机未到,没有轻举妄动。前些日子镇国公来向朕请旨回蜀,就是因为他在离蜀之前暗中命其长孙张不周调兵处理此事。督察院的御史们下去,能够迅速查明,和国公先前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然虽然亡羊补牢,但是不可否认,镇国公在此事中有所纰漏。传旨,张韬罚俸一年,食邑削减八百户,命其上书自省。”
沈涟还没有说什么,唐景抢先开口道:“皇上,按照沈御史所言,张韬的罪行深重,岂能仅仅是罚俸就能抵罪的?臣请皇上重新下旨,重罚张韬。”
赵光面色一沉道:“放肆,镇国公镇守西南,劳苦功高,将蜀军打造成了一支无敌之师,这才有了西南的安定。偌大一支蜀军,偌大的剑南道官场,出了几个臭虫,也要往国公头上扣帽子吗?那国公有问题,是不是朕也要背上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罪名啊?”
唐景连忙跪下,连呼皇上息怒。
赵光不去看他,继续道:“中书省和吏部,拿出个章程来,剑南道事关国之安危,空缺出来的职位,要赶快派人填补进去。章程拟好后,交苏老把关。”
吏部尚书袁中和中书侍郎魏亮急忙应下。
赵光道:“昨日朕命吴骧去户部兵部传话了,关于征西一战中,将士们的封赏和抚恤事宜,章程拟好了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