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见王清源(2/4)
在有分量的官员面前,他便不再称呼汤宗为“老师”,免得被说是关系莫逆。
汤宗解释道,“昨日我来到杭州府,本是想直接去找你与周大人的,可进城之后听闻王大人审案,便与纪千户一道过去瞧了一瞧。”
他说到这里看向王清源,“王大人查案细致入微,洞察秋豪,分析鞭辟入里,果如百姓所言,是不可多得的好官。”
听汤宗给予自己如此高的评价,王清源诚惶诚恐,赶忙道,“汤大人言重了,下官这点微末道行哪里能与满朝闻名的汤大人相比,昨日下官实在是不知是您,若是知道了,哪里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王大人过谦了。”汤宗示意众人坐下,“本官虽然身为大理寺卿,可职责却是多为断案,而少查案,虽一字之差,却不可同日而语,断案是基于查案的线索分析案子的结论是否合理,而查案则是以案情找到可疑的线索,进而得出结论,是断案的基础。”
他说到这里,看看凌晏如,又看看王清源,“其实想要天下冤假错案减少乃至杜绝,更多的不是倚仗刑部、督察院,还有本官主掌的大理寺这大明朝三法司,而是你们这些地方官员哪。”
“谨遵汤大人之教诲。”凌晏如和王清源同时起身道。
重新坐下,王清源看了看汤宗,表情有些纠结,欲言又止。
汤宗笑道,“王大人若是有什么事,就请直言。”
“是。”王清源称是,小心问道,“汤大人,说起查案,在您来之前,下官正为一件案子发愁,不知是否可以请教一二?”
凌晏如闻言不满,“王大人,汤大人此番来杭州府有要事在身,这些事情还是不要劳烦汤大人。”
“是是是。”王清源惭愧,正要致歉,汤宗却笑着道,“无碍,查案之事,本就应互相探讨,才能减少冤假,你但说无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