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到底嫁不嫁(3/4)
“也就是说,武姑娘有青梅竹马的伙伴,感情很好,是你们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让武姑娘嫁给了她并不爱的文强?”唐师爷问。
“是的,都怪我们老眼昏花,有眼无珠,看不清未来,没想到看好的文强不能和女儿到白头,没看好的反倒活着很精神。看来,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武姑娘的妈说。
“是的。”唐师爷言道,他停顿了一下,看看武姑娘,一脸的哀怨和无辜,觉得她真的受了委屈。“那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大人,后来的事,她自己清楚。”
“武姑娘,你说说看。”唐师爷言道。
“老爷,说起来难为情,可是,事已至此,不说也不行。文强去世,文强的父亲还强壮,文盛也是血气方刚的,他还没相亲,也没对象,也没结婚的打算。看样子,是要看小女子的表现了。”武姑娘言道。
“什么表现?”
“就是小女子另外出嫁。”武姑娘言道。
“另外出嫁?难道他们答应?”唐师爷问。
“不可能。小女子还没提呢,就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说尸骨未寒,就开始谈婚论嫁,成何体统?简直是伤风败俗,丢人现眼,啥话难听就说啥话。简直让人忍无可忍。小女子只好回娘家躲避躲避,他们太坏了,明明想要小女子留在文家,又不肯明说,当小女子有了嫁人的想法,他们就开始无端指责和谩骂,简直让人忍无可忍。”武姑娘言道。
“那后来他们答应了吗?”
“没有。”
“你还想不想嫁?”
“想。”
“好!这事可以这样办。”
唐律突然想到,在风俗习惯上,寡妇就不该改嫁,而是安身立命,为亡夫守孝。如果守孝期满,可以另外嫁人,但是,要是出嫁,还是要嫁给自己的亲戚。也就是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肥水就是现有的资源,这个外人田,就是外人占到了便宜。就像辛苦继承了亡夫的遗产,然后改嫁,财产也随之而去,那么,对死者的亲戚就是不公平的对待。
这个女子还年轻,长期和公公和叔叔在一起生活,恐怕有问题。如果要说名节,到底名节重要,还是武姑娘一生的幸福重要呢?
唐师爷绞尽脑汁,总算想到一条万全之策。针对公公和叔叔的竭力反对,唐师爷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的很清楚。意思就是说,为求幸福保持名节事情概括:小女子十六周岁嫁给了文强。十七岁的时候,文强死了。年纪轻轻就开始守活寡。看来天命不可违。她要嫁人,而且是青梅竹马的好人,就该成全。本来想过安稳日子,古佛青灯,过完一生,如果有缘,再修来世,结为秦晋之好。无奈公公身体强壮,婆婆行将就木,小叔子正值青春年少,身体壮如山,至今尚未婚配。小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恐难以得体相处。如果事事都顺从他们,可能就会乱来,因为小女事事必然顺从,肯定不敢说话,不敢违抗命令。他们想让小女做什么,小女就必须做什么。如果稍有违背,就是对公公不孝,对小叔子不敬。顺也难,违也难,真是进退两难。为了不乱来,也为了不影响小女子的幸福,所以写此信给大老爷,请大老爷作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