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婆婆告媳妇(3/4)
“有没有证据呢?”付颖问道。
“巡抚大人,这个案子本来不是下官办的。是另外一个县令办的,我才接手。据说,婆婆刚过四十,守寡了,耐不住寂寞,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那些喜爱女色的人鬼混在一起。”县令说。
“这么说,那些无赖来找婆婆,婆婆耐不住寂寞,和那些无赖私通,那为什么要告媳妇呢?”
“问题就在这里,婆婆偷人,媳妇看不惯,看来,婆媳矛盾由此升级,这还不算完,媳妇为了不让无赖来和婆婆私通,就在无赖经过地方布满蒺藜,让无赖扎的手脚流血,后来哭诉给婆婆听了,婆婆一听,火冒三丈高。家里就两个寡妇,婆婆心疼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到处安放蒺藜来刺人呢?这要是刺伤了怎么办?种种担心接踵而至。”县令言道。
“看来,媳妇是冤枉的,婆婆才是恶人先告状。”付颖言道。
“下官也是这样认为的,苦于没有证据。最要命的是媳妇竟然承认了私通的事实,这个让下官很为难。”县令言道。
“那么,除了媳妇的口供,还有什么证明媳妇私通呢?”付颖问道。
“暂时没有。”
“那么,录口供的时候是否动了大刑?”
“是的,前任县令开始说不承认,后来下官问了参与审讯的衙役,说动了大刑。”县令言道。
“这就不奇怪了。媳妇肯定是被打得受不了才承认的。因为她常看到无赖来找她婆婆,就知道了无赖的名字,当动大刑的时候,媳妇自然说出来私通的人的姓名。等抓来,只要一讯问,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付颖言道。
“没错,抓来了私通的人,结果,一问,私通的开始狡辩,不承认私通的事实,找到好几个,都是这样,所有的私通的男子,均不承认。后来抓住其中一个,要动大刑,才被迫承认私通。奇怪的是,私通的不承认和婆婆私通,承认和媳妇私通,很有可能婆婆已经花钱买通了审讯的人员,只是针对媳妇,不针对衣食父母。对衙役来说,婆婆就是衣食父母,不能得罪,媳妇比较死板,不懂人情世故,就要吃些苦。果然,私通的说和媳妇私通,这个案子就开始往邪路上走了。前任县令不由分说,就将媳妇痛打一顿,赶出衙门。看样子婆婆的目的达到了,将媳妇赶出家门,就除去了眼中钉肉中刺,只有让媳妇从家里消失,才能让她真正得自由。可以毫无阻碍没有任何阻挡他和那些无赖之徒私通。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看来不是空穴来风,是很有道理的!”县令言道。
“后来怎么样?”付颖问。
“媳妇当然受不了这个屈辱冤枉,就四处告状,屡屡碰壁,走投无路。她找到省城,省城不理不睬,接了案子,却好比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只有等待。等待半天,也没回音。她不死心,又上告到京城,就是卜太师和尹坚所在的地方。大理寺将此案交到下官手里,要求择日破案。下官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实在无法,才被迫邀请大人赐教。”县令言道。
“这件奇案要想破获,其实也不难。卜太师常常提醒,要用五听来破案。”
“什么五听?愿听其详,大人。”县令言道。
“根据《周礼》,有五听原则,即,辞听,听他的言语;一般都审案都是听他说什么。第二是色听,就是看他的表情,看有什么变化,要是擅长伪装,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就要用第三个方法气听,就是查验他的呼吸,看是否均匀,是平稳还是急促,气听之后是第四个方法,就是耳听,就是望他怎样听人说话,最后是目听,就是研究他的眼神,绝不轻易动刑。说大刑伺候,一般是最后的杀手锏,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有的人就是不服,不吃这一壶,大刑不能摇动其意志,案子也就难破了,关键要用好这五听,这是卜太师教给本官的方法,你可以学习学习,非常有效。”付颖言道。
“真的受教了,感谢大人指点。下官定当铭记在心。”县令言道。
“铭记在心还要运用出来,才能助你破案。这个方法非常好。记住,动刑是大忌,会造成很多冤假错案。如果发现办错了案子,那后果很严重,例如判处绞刑,如果执行就很麻烦,人死不能复生,就是将来有复活的希望,对死者的家属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所有,下下策才是动刑,能不动刑是最好的是艺术最高的的审讯方式。”付颖言道。
“下官清楚了,以后一定要小心,据说现在办案终生负责制,发现错案,要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谁的责任谁承担,哪怕告老还乡了也要一查到底是不是有这回事?”县令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