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2章(2/2)
无论什么等级的员工都是两块钱补贴,苏采菊例外,她和她两个小孩随便吃。
几个打饭大姐已经在位置上。
苏采菊和别人一起从进口进去,两个孩子眼巴巴看着各类丰富早点。
“两个白面馒头,三个青菜豆腐包子。”从进口进去,最先见到的是馒头包子,苏采菊将自己的餐盘递过去。
负责馒头包子的有两个大姐,见是她,大姐问道:“后面的你还要点吗?”
“不点了,我和两个孩子吃这些就够了,到时候再去打碗豆浆。”
“不点了啊,不点给你再加一个豆沙花卷和三个鲜肉包子,你不需要替领导省钱,她交代过我们不用给你算钱,你点少了给你再加些。”大姐往她餐盘里放了鲜肉包子和花卷。
苏采菊连忙说:“这样的话,不要两个白面馒头,太多吃不完。”
“太多吃不完留着给小孩白天当零嘴吃,省得没事情做无聊,不用说了,你赶紧过去,后面不少人等着。”
苏采菊只好带着满当当的餐盘走掉。
小姜已经坐在位置上吃早饭,她的位置在走道出口处,左边是一长条早点区,右边还有个区,这个区是汤水区,不安排在长走道里是怕长走道客人太多,容易撞到洒了,汤类区有粥、豆浆、面、馄饨、粉……
小姜不得不佩服领导,哪想的那么多种类,净为难主食师傅和她们这些员工食客。
师傅们做得伤脑筋,她们这些食客也挑花了眼。
苏采菊算老板以外,食堂第一个员工,老板给她优待,小姜知道,见她路过停下来,她暂时停止吃早饭:“苏姐,你走吧,领导说不算你的钱,我已经记着你和你的两个孩子了,早点吃完饭,吃完还要干活。”
见小姜说记住自己了,苏采菊才带着两个孩子找角落位置坐下。
“等妈妈打一碗豆浆再开始吃早饭。”苏采菊对两个盯着早饭快要流口水的孩子说。
两个孩子点头。
豆浆有咸豆浆和甜豆浆,苏采菊选了甜的,端过去有满满一大碗。
苏采菊:“先吃菜包子,吃不完的我们带回家,不要在食堂吃完了。”
两个孩子点头,吃起了菜包子,小花吃了第一口,快乐得眯起眼睛:“妈妈,包子好吃!”
小树也吃了一口,夸包子好吃。
苏采菊:“领导亲自盯着,不好吃就让师傅们重做,好吃太正常了。”
她说着,也开始吃菜包子,确实好吃,不比肉包子差。
离开门还有二十分钟,吃饭时间够了,她让两个孩子吃慢点,别噎着。
两个孩子吃得比她还快,她才觉得菜包子不比肉包子差,吃过肉包子,发现话说得太早了。
鲜肉包子没任何腥味,鲜美非常,不知不觉一个包子就没了,只有唇齿留下的香味证明吃过它。
等到六点二十,一家人已经吃完早饭,食堂员工们把用过的餐盘筷子放到餐盘放置处,苏采菊和潘大婶把大家吃完的碗盘筷子收下去洗了。
扫地、洗碗、洗菜、擦桌子的不止她们两人,她们目前负责洗碗,有专门的人在开门前再次拖地擦桌子,务必保持食堂整洁。
六点半一到,食堂正门大开。
暂时没有客人,小姜和旁边负责打豆浆打粥的大姐说两块钱一天的餐食补贴哪吃得够。
“怎么不够了,够得很,你别这也想吃那也想吃,小笼包一笼一块钱你都敢吃,吃不够太正常了。”
她还想吃:“这不是忍不住。”
“两个鲜肉包子也才五毛钱,不比小笼包实惠?就你嘴馋,你可得好好算着钱,领导盯你盯得最紧。”
“早晨吃小笼包、炒粉和豆浆,我今天两块钱不够花,午饭晚饭从明天的餐食费里扣,明天好好吃素。”小姜昨天没盯着后厨,不知道早饭种类如此丰富。
早上过来的时候,她已经看花眼了。
“小姜,你说我们能有客人吗?这会儿了,还没来一个人,领导也没来。”
小姜安慰她:“客人肯定会有,没有的话,领导会把剩下卖不出去的分我们,挺好。”
“不挣钱光花钱,哪成。”
休息日早上六点半,天差不多亮了,魏水清去工厂上班。
她休息日时间看工厂安排,今天大多数人休息,她要上班。
记着凉拌菜老板的食堂今天开业,位置在哪她知道,正好顺路。
走到食堂门前,食堂大门开着,一眼看进去就只有桌子和挡板了。
她停在门口,问离得最近的人:“你好,请问你们这儿今天卖凉拌菜吗?”
“凉拌菜中午才卖,早上卖各种早饭,炒面炒粉、馒头包子、饼、馄饨饺子面,想吃啥有啥,眼睛都要挑花了。”看着通道进口的人回魏水清的话。
魏水清就是之前在沈立秋凉拌小摊吃饭的姑娘。
她走进去食堂,看了眼早点区,真挺丰富:“八折是真的吗?”
“是真的,只限开业前三天,原价都在牌子上写了,一毛钱的就算成八分钱,不信您进去看看。”
魏水清饭盒里已经有了早饭,为了凉拌菜才进来打听,看见丰富的早饭区,忍不住逛逛。
“你们这儿粽子都有卖啊?”她已经走进早饭区。
她是第一个客人,打饭大姐们不忙,还能和她聊几句:“不光粽子,汤水区还有汤圆,领导说大早上吃大粽子不好消化,特意让把粽子包得小点,再点个包子或者饼搭配起来吃,一点不腻。”
“和炒粉、炒面、煎饺搭配也不错,炒粉炒面不油的。”旁边炒类的大姐搭话。
说是炒面,实际上是蒸面,吃起来味道不比炒面差。
魏水清难倒,挑了会儿,见时间不太够,买下一个肉饼、鲜肉包、小粽子。
她走以后,逐渐有沈立秋以前开的凉拌小摊的客人端着各自早饭来凑热闹。
除了凉拌小摊的客人,还有和食堂员工认识的亲戚邻居来凑热闹。
人多起来,食堂小喇叭开始响了。
外边听不太清楚,食堂里边很清楚:前三天所有菜品打八折,前三天八折,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有端早饭来的人没忍住,花钱买了食堂的早点。
客人逐渐多起来,小姜终于开始忙了。
早上七点半,无精打采的领导沈立秋由丈夫杨东牵手进来食堂。
领导过来,员工们打招呼,认识的客人也和她打招呼。
一圈招呼打下来,沈立秋总算有精神。
“立秋,我该吃什么呢?”杨东为难。
“想吃什么吃什么,以后每天能换着花样吃,汤水区有馄饨,有面,还有馄饨面,早上你点馄饨面,我要甜豆浆,我们分着吃。”她的食堂,她和她家人能放开吃,只要吃得下。
不用算钱,杨东花了十分钟点早饭,餐盘乍看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