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VIP(2/2)
因此诸葛盈特意见了秦院使、小秦、周大夫这三个重要人物,“如今最要紧研究的,一是百毒丹。二是给士兵们的伤药,尤其是防止发炎的。三是防疫病的药。”
百毒丹秦院使负责,他是当年参与过研究的,闻言点点头。这项目是拿来赚富贵人的钱的,不管是贵族还是富商,都惜命得很。有了这百毒丹的名头,谁不想买上一颗在关键时刻保命?
给士兵们的伤药可以交给周大夫,周大夫年轻时就周游过许多地方,与人交流医术,很是精通各种药物,这种普通百姓也用得上的伤药,他最有兴趣。这个项目就交给他,他带着人负责。
最后一个防疫病的药,诸葛盈决定交给小秦。
秦院使,不对,老秦还有些不解,“为何要研究这防疫病的药?这小子跟着我一同炼百毒丹不好么?”
诸葛盈:“千防万防,疫病难防。近来看一些古籍,但凡疫病,就是十室九空,或是封城任那一城百姓去死。我不愿我治下还有这样的惨事。”
三个大夫皆叹服。
小秦更是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公主放心,我一定好好研究。”
老秦也感慨:“每逢一个朝代,总有几次到十来次不等的疫病,都是害人。天灾人祸啊。若真能有这样的好药,就是造福天下了。”
诸葛盈也怕小秦人手少,特意又给他找了些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夫一起研究,又请太医们全力支持这个疫病项目,但凡有疑问都要耐心解答。她相信,小秦有天赋,假以时日,一定能研究出来的。
诸葛盈对这医学院可谓寄予厚望,将自己的两个属下小秦、包桐全面投入进去,由于包桐又有亲民力,特意安排他去做宣传工作。至于这次考试,录取学生的数目大概在三百人。原先还担心会不会有录不上的学生和家长在外头有意见,现在不用担心了。并没有那么多人来。
医学院刚开,即便有定蓟公主和秦院使的名头在那,依然不少人持观望态度。
诸葛盈也不慌不忙。等考完试,筛除掉一些实在是年纪不符合的外,才让老秦对外宣布:这一届学生里,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的,有机会入太医院和将来会有的女医院。
女医院就是和太医院差不多的,专门为贵人、宗室看病的。
这就给了晋升的途径了。
士为知己者死,科举之事就算说的再高大上,本质还是“货与帝王家”。
春芽她爹一听说还有这等大好事,简直喜出望外,拉住女儿的手,欢喜道:“春芽,打明儿开始,阿爹天天来接你上下学。咱家近,阿爹不怕辛苦。你也要好好学,若真能学出来了,你就有本事了,嘿,有本事的人走到哪都不怕。家里的事不要你操心,横竖爹娘还年轻呢,做得了活。”
咱们是赶上好时候了哩。
春芽笑了,她尚且不懂什么女医院,什么优秀毕业生,但见阿爹高兴,也狠狠一点头:“好~”
诸葛盈在一旁看着,也觉得心里欢喜。原先看着这男人只觉得他家境比较一般,可人家有大智慧哩,能说出这一番话来,就不是指望着女儿提携一大家子的,只求女儿有本事了照顾好自己。
春芽有这样的爹娘,真是一种幸运。
她扭头对包桐说:“我还是得多出宫走动走动才是啊。”看得见世间情态,才知道百姓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诸葛盈与春芽,难道一定是诸葛盈比春芽幸福么?她生于最锦绣富贵的家族,论身份,天下女子无人比得过她尊贵。可她在今日,看见了这样一个春芽,她和她是一样的,她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往后每当诸葛盈懈怠之际,就忍不住想起今日见到的父女。她不能辜负像他们这样相信着定蓟公主的老百姓哪。
这消息传开之后,不少观望的人家就后悔不迭,早知道还有这样的前程,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送了去。
原先有些一家几个孩子的,都只送了男孩子去考,女孩子就不肯送了。儿子们去上学了,留下女孩子得在家里干活啊,操持家务啊,不然谁来干?这是还依着从前要是家里有钱读书,那也是送男娃去读的,谁考虑女娃啊。定蓟公主就考虑女娃娃。
可如今消息一出来,女医院到时候也要建起来了。那自然是需要很多女大夫的。太医院是早已成立多年的,位置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太医都有自己的孩子呢,多是医学世家,不少是顶着退休的阿爹位置上去的。
所以相比起来,还是女医更吸引人一些。
后悔,现在就是极为后悔!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他们此时并不知道还会有第二届招生,可那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诸葛盈回了宫,将今日的盛况,好吧也不算盛况,说给太上皇听。
太上皇对她直接动用了之前给她准备的公主府也并不生气。这孩子,一向都不是那种因小失大的。之前她主动要将蓟州还回去,不作为自己的封地,那也是因为在她眼里,整个大安都是她的。区区一个蓟州,嘿!
“你所担忧的,其实也是实情。”太上皇知道诸葛盈有心让女孩子来上学,可世事如此,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改变动摇的。
诸葛盈受教:“我知道。”
知道,不代表就接受了。
之前诸葛盈为了让太上皇同意开这医学院,可是劝了好一会儿的。太上皇思及从前的宣明,那百毒丹若是被他带在身上了,他是不是就不会出事了?也就是他太善良,不肯自己据有救命的药,才让秦院使去复刻。
这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太上皇如今自然也不会阻拦。
若能降低点成本,那就更好了。更多的人用得起来,尤其是沙场的将士们。
至于那士兵的伤药,则更有必要了。沙场无情,不少士兵根本不是当场就被射死了、砍死了,而是回到军营后救助不及,或是流脓,或是发烧,不多久就没了。
且不提战斗力的问题,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是一家里的孩子,是某人的父亲、兄弟呀。
他赞了诸葛盈几句,诸葛盈又道:“孙女想着,等医学院办得有模有样之后呢,再请南诏国的人过来,交流医术。他们不是一向医毒双修么?有交流,才能有进步。”
太上皇又惊喜:“你连这都想到了?”
诸葛盈道:“我们大安与南诏关系不错,不然他们也不会送百毒丹来了。可见友邦之间,还得互相帮助才是。”
若是新城郡王在,必会破口大骂:上次你也说我们北翟和你们大安是友邦!我呸!合着这友邦的定义还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呢。
*
又过了几日,刑部有了新进展。他们查到了晏君乐在燕京置的私宅——晏君乐真是狡兔三窟啊。不过这也说明了,这种多处秘密置宅的,多是办了亏心事,否则何至于如阴沟里的老鼠似的。
在里头找到了他当年与人的书信。可见他做事也是留底的。平日里倒是自信,毕竟之前做首辅,一人之下的,也不会有人敢搜他私宅。可现在就完了。一封信是他写给当年的兵部尚书。那时候晏君乐是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叫楚奎。
这楚奎早已致仕,可如今仍住在燕京。当年晏君乐与楚奎密谋,推迟送粮草的时间,让裴初骤去死。
楚奎被抓来一问,自知狡辩不得,才老实交代,原来他当年以为晏君乐这么做是出自陛下的授意(也的确是有他一份),裴初骤是宣明太子心腹,如今宣明太子都凉了,这裴初骤被害死,他也只当做是陛下排除异己。
于是顺手去做了。
不过两年后的就与他无关了。那时候他已经致仕,兵部尚书变成了晏君乐。晏君乐是自己密谋的,还是一回生二回熟,和代王合作了一次,足见对方“人品”可以信赖。
人证、物证俱齐,口供录上,晏君乐这个主谋不肯承认也没关系,甚至他口口声声是陛下授意的,大理寺卿刘煜和刑部尚书龙岩也和没听到似的——他们都知道宣明太子是陛下害死的了,若说这通敌叛国是陛下授意的也并非绝无可能,只一事:绝不能传出去。每次审问晏君乐,他们都不带属下。这等机密,须得小心。
当权者诸葛盈又是极力推动案件处理的,绝不是要混过去的,所以晏君乐这次,板上钉钉,必死无疑。
证据公开,朝堂之上,诸葛盈作为暂代朝政的公主,当场下了判决:主犯晏君乐,所犯之罪者四:一是谋害宣明太子,二是在两次战争里利用在兵部的职权通敌叛国,三是害了靖远侯、裴初骤及三万无辜将士性命,四是偷盗朝廷火器,意图谋反。
如此四罪,罪不容诛。主犯原礼部侍郎晏君乐判处磔刑,凌迟处死,夷三族①。原兵部尚书楚奎判处磔刑,凌迟处死。其余涉案人等,皆依大安律定刑。
众人皆肃然。一般人能犯一条律法那都是死罪了。晏君乐是真有胆,一个人犯了这么多事,俨然是踏在太上皇和定蓟公主的底线上跳动。
诸葛盈都没有将晏君乐当年调换孩子的事算进去了,怕扯出皇帝那不中用的窝囊废来。要扯也不是现在扯。
其实若非皇帝当时被晏君乐钳制,落了害宣明太子的把柄在他手里,以晏君乐和韩氏掉换皇家血脉的罪,早该夷三族了。
如今只是发现了他们新的罪。
诸葛盈面容沉静,“凡人为不善,能欺天下之人,不能欺其心。②晏君乐违背律法,何等恶人,即便平日装得文质彬彬,依然面目可憎,一朝事发,也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诸位皆是我大安肱股之臣,还望时刻自省,莫忘了当年初为百姓官时的志向。”
朝臣们皆心神一震:“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