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离谱的米价(2/4)
哪怕不是蔡邕这等大师的手笔,但只要是大唐名家的,也够值得收藏了,各大门阀内肯定有制琴的高手。
只可惜现在是贞观年间,大名鼎鼎的四川制琴名家雷家、江南张家等等大佬都还没出现。要不然,只倒卖这些千古名家的一把古琴,她大概就可以在现代实现完全的财富自由了。
林婉婉今年收获的稻谷,交了公粮之后,剩下的全都好好地收在自己家的谷仓里。
在萧翀看来,以林婉婉的田地和产量,她卖给自己的这些谷种差不多就算掏空了。可实际上,林婉婉卖给萧翀的,全是从现代倒腾过来的。
萧翀拿了稻谷就走,当然不会盯着林婉婉还有多少剩余。而林族长又不清楚萧翀从林婉婉手里拿走了多少谷种。
因此林婉婉就有了操作空间了,她对族长说把多余的谷子卖给族里,比市价要低许多,是斗谷二十钱。她特意说明了,这些谷子不能做种,能做种的她已经留下了,到明年春天的合适的时间,会拿出来卖给族里。
林族长自然欣喜不已,有低价粮食可以买,谁不喜欢呢?但他也明白这是林婉婉对族人的照顾,因此召集全族男人开了会,只买自家的,绝不允许给外戚代买。
林婉婉在制定粮价的时候,是查过资料的,最初在现代看到贞观三年粮价,她狠狠吃了一惊。
《新唐书》里写,贞观三年长安的粮价是斗米四五钱。
林婉婉有点不相信,这么便宜的粮食,为什么大家还饿得面黄肌瘦?于是她又去望海县里的各大粮铺打听,结果,打听出来的消息,最差的米都要斗米七十钱!
而粮商们在乡间的收购价,最少也给了三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