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3/4)
它看起来介于伤痕和胎记之间,卷曲如云纹一般。
狐狸歪着头看着这痕迹,总觉得有点眼熟。
儿科的日子很好混——至少比叶肃预想的要轻松很多。
在人类医生的视角里,来这干活要比坐牢还惨。
婴儿和小孩都不擅长表达和沟通,往往要费老半天劲才能确认到底哪里疼痛不适,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开始嚎啕大哭。
而这些小孩的背后一般都会站着好些关心过度的家长,一瞧见闺女孙子开始扯着嗓子嚎叫,就方寸大乱到恨不得掀桌子找人打一架。
这些年儿科医生的数量越来越少,与被打被骂的飙升概率确实相关。
奇异的是,在岑安实习的这个诊室里,小孩们都温顺又听话,如同一头头被驯服的幼熊。
植物自带着无声无息的亲和力,而且好闻的气味也会舒缓孩子们身体的不舒服、无形中能让他们放松下来。
甭管是因为拉肚子哇哇大哭的婴儿,还是拼命挣扎打滚的小男孩,被拎到岑安面前之后就跟见着幼儿园园长似的,乖巧听话到喂药都不反抗。
叶肃索性把问诊的事情都交给他,自己在旁边试用雉鸡干磨牙棒。
——果然只有拖油瓶能解决这堆小拖油瓶。
好些大妈大婶都发觉这个小医生看病又快又准,开的药也是便宜又实用,一个个都问他的电话号码试图开启长期绑定。
后来连儿科主任都发觉某个诊室自带粉丝群,一开门就好些人排队等着,瞧着都有些纳闷——不就是个实习生吗?这些人连专家号都不挂了?
“第四十六号——薄和小朋友,请就诊。”
岑安已经干活干的得心应手,琢磨着回头可以写篇论文投稿看看,还在翻另一本参考书查新的知识点。
医学生的书是看不完的。
也是吃不完的。
除了几十门必学课程之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资料也要进行配套学习。
要了解许多种检验报告和影像的分析,要搞懂同一个病症在不同体征不同年龄的区别,还要定期充电学习国内外前辈的经验,以及定期参加考试和检测。
岑安已经预感到自己这辈子的食物都已经被包圆了——好在文献资料打印之后尝起来是奶油味儿的,可以搭配着其他的书一块吃。
“薄和,快一点!磨蹭什么呢?”
一个小男孩不情不愿地被牵了进来,满脸都写着不开心。
他穿着卫衣和牛仔裤,看起来利落又俊俏,鼻子又翘又挺,还生着一双漂亮的桃花眼。
这要是长大了,不知道得让多少小姑娘记挂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