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章(4/4)
李恒远惊讶,“你不是知青吗?”在李恒远的印象中,知青一般都住知青点来着。
然而现在林桃说有家,而且还宽敞一个人住。
林桃笑了笑,“知青点人多嘴杂,我又喜欢清静。正好大队里有人要卖房子搬走,我就给买下来了,现在是我自己一个人住。”
“那倒也差不多,勘探队一共有六个人的,要是方便住你家里,那是最好的。”
李恒远当即同意了这个提议。
“到时候直接帮你编入勘探队,也好领一份工资。”
让人白干活这事儿,李恒远可干不出来。
就是勘探队的安置,县里也会拨下资金,绝对不会亏了林桃。
听说还有工作,这下林桃笑得那个灿烂。
“那可真是多谢县长同志了。不过……”林桃话锋一转,提到了顾家人。
“县长同志,我说的那两位同志的事,不知道办得如何了?”
只要成分有问题,那以后绝对要受影响。
林桃是希望把顾家人的成分问题解决,类似于几年后的平反。
就是不知道李县长有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了。
李恒远当然知道林桃说的那两人是谁。
在他看来,或许那两人是人才,可加起来也比不上林桃。
只不过,林桃似乎对那两个顾家人十分看重。
具体原因不明。
但三人是同是鹤城来的,许是因为有旧,才格外关照。
“已经在办了,不过应该不太容易办下来。我的意思是,等钢铁厂那边开建就把人调过去。虽说成分不能改变,但他们不说也没人会知道。”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只要林桃同意,他办调人非常容易。
林桃虽然有些不满意,但也知道现阶段这件事情确实难办。
大规模的平反,还得等两年的时间。
要是走正常流程,顾家人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林桃费了那么多心思,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顾家人好过点。
倒是没有执着于成分改变。
现在不行,大不了再等两年就是。
“那就按照您说的办吧,等钢铁厂开始筹建就把他们调过去。”
解决了顾家人的事儿,林桃跟李县长又谈论了下钢铁产的组建工作。
按照林桃的想法,她是想用更先进的技术。
可惜现在她手头啥都没有,那些工程师也不可能听她一个小姑娘的。
因此林桃打算等钢铁厂正试开工投入生产后,再自己设计制造相关机器。
毕竟那时候整个钢铁厂的材料都可以任意取用,那时才是合适的时机。
临近中午,李县长自然不可能让林桃饿着肚子走。
于是林桃又蹭了一顿饭,心情美丽。
出了县委大楼,林桃转道去了废品收购站。
先前听陈小荷说她嫁的人家是废品收购站的老王时,她还挺惊讶的。
废品收购站她去过,老王她也认识,是个五十来岁的人。
按理说,陈采花才三十多,完全可以找个跟自己年龄相近的男同志。
不过她转念一想,其实老王头为人还不错。除去年龄差距大点,以老王头城里人的身份,比农村下地干活赚工分的不知道好上多少。
而且老王头也没孩子什么的,性格又不错。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确实是正经过日子的人。
这次林桃去废品收购站,为的就是看看陈小荷日子过得怎么样。
林桃骑着自行车,很快来到了废品收购站。
此时正是饭点。
废品收购站的老王头一如既往坐在门口位置上。
林桃走过去,就说自己找些报纸糊墙。
老王头热心地指了指地方。
林桃没多说什么,勘探队的同志就要来了,她确实需要把屋子收拾一下。
拿报纸糊一糊墙,房子也能敞亮些。
而就在林桃找报纸的这空挡,外头想起了陈小荷熟悉的声音。
“老王,我给你送饭来了。快来吃饭。”
一听陈小荷带笑中气十足的声音,就知道陈小荷过得不错。
林桃挑好了一捆报纸走出来,迎面就看见了穿戴一新的陈小荷。
精气神十足,这才几天的功夫,脸上的肉都多了一些,可见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哪儿还有在姚家湾时阴郁沉闷的模样。
“陈嫂子,我还说今天来得不巧,没见到你呢,结果出来就听见你的声音。”
陈小荷转头一看,发现是林桃,惊喜不已。
“老王,你先吃饭,我大妹子来看我,我跟我大妹子说说话。”
老王一边点头,一边打开陈小荷送来的大饭盒。
大饭盒被塞得满满当当,三分之二是米饭,三分之一是菜,最上面一层还铺着好几片五花肉,油汪汪的看着就知道很好吃。
只这一份饭菜。
老王头就觉得找人搭伙过日子这个事儿没错。
要是往常,他还得自己一个人回家做饭。
他手艺又不好,做了几十年的饭菜,也仅仅是能入口而已。
现在有了陈小荷,拖了她的福,饭菜合胃口,衣服有人浆洗缝补,院子也有人打扫卫生。
日子倒是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大妹子,今儿怎么上县城来了,大队里这段时间不忙么?”
林桃摇了摇头,“天气太热,队里放了两天假,让大家都休息休息。”
“也是,往年这个时候,确实会放假休息。大妹子,你今天是特意来看我的么?”姚家湾的人,她也就跟林桃好一点。
现在见到林桃,就跟见到娘家人似的,心情激动美丽。
“是啊,陈嫂子,我确实是来看你的,顺带去邮局一趟。陈嫂子,我见你脸色红润就知道你日子过得不错,可算是放心了。”
陈小荷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越发大。
“可不就是,我现在日子确实过得不错。我把户口迁到城里来了,以后每个月都有粮食。再不用天天愁饿肚子啦,我家小福也送去学校念书了。这种日子,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陈小荷十分庆幸自己选择了老王头。
没有老王头,她哪儿来这么好的日子。
因此对老王头嘘寒问暖,十分贴心。
老王头见她是真心过日子,对她也十分不错,家里的布票粮票给了好些。
这会儿老王头一边吃着饭,一边还听着陈小荷夸他,脸上还有点害臊。
邮局。
方晓云跟卢友芬结伴而来。
两人先是问了有没有自己信件包裹。
卢友芬倒是有一份从家里寄来的包裹还有一封信,方晓云有一封信,但没有包裹。
“晓云,咱们走吧。还要去百货商店呢。”卢友芬见方晓云有点磨蹭,催促道。
方晓云马上跟上,等走出百米远了,才哎哟一声跟卢友芬说道,“友芬,我水壶落在邮局了,我回去拿。你等等我啊。”
方晓云的速度很快,不待卢友芬回答,就飞快跑走了。
没办法,卢友芬只得找了个阴凉的地方等人。
方晓云一口气跑到邮局。
“同志,我刚才把我水壶落在这儿了,你们有没有看见?”
邮局的同志指了指地上角落,“哝,在那里呢。”
方晓云感谢道,“谢谢你同志。对了同志,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林桃的信,她也是跟我一样是姚家湾的知青,她说没工夫过来,让我帮她带一下。”
这年头,帮朋友带信带东西,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邮局的工作人员确定了下对方确实是姚家湾的知青,就把属于林桃的两封信都给了方晓云。
方晓云看着到手的两封信,神情激动。
作者有话说:
捉虫一次,我能写两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