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短篇合集 > 明

明(1/2)

目录

书房里火炉燃的正旺,须发尽白的宋大学士正和人说着话,听见动静后赶紧将顾亭喊了进来,他这个关门弟子身子弱,可经不起冷风吹打。

他如今已经六十多了,这孩子就是他最后一个弟子,天分好还能吃的下苦的小孩儿不好找,可不得放在手心里捧着。

“还好那孩子自己懂事,不然让你们这么宠下去,好好一个孩子也被你们惯成纨绔了。”做在对面的中年人笑着说了一句,大冬天的手里却拿着把羽扇,看上去的确带了几分仙气儿。

顾亭把斗篷解开挂在一边儿,看着优哉游哉摇着羽扇的中年人无奈道,“先生又拿我逗趣儿。”

“小长生此言差异,你老师把你看的比亲孙子都重,先生我方才这话可没有说错。”刘基慢条斯理反驳了一句,将人家正牌老师扔在一边儿,自顾自翻开书袋里的几卷纸开始检查。

宋濂将火炉拉近了些,看着这一点儿也不见外的家伙忍不住摇了摇头,“错辈儿了错辈儿了,刘伯温啊刘伯温,都是伯爷了你就不能正经一些?”

“大学士说话,果然一针见血。”刘基看着初显风骨的字迹,将纸递过去然后低声叹道,“这个诚意伯要人命啊,若无意外,过些日子我就上书辞官回青田了。”

金陵乃虎踞龙盘之地,到底不适合他这种闲人野鹤,还是青田的灵山秀水好啊。

宋濂动作一顿,安抚的拍了拍惊的站起来的小弟子,然后才幽幽出了一口气,“那李善长又给你找不痛快了?”

顾亭睁大了眼睛看着毫无顾忌在他眼前说这些的两位先生,趁说话的空隙弱弱开口,“老师,学生可要先行回避?”

刚还说着他是个孩子,怎么这会儿就说起这种事情了?

朝堂之上从来都不是一言堂,当初还是义军之时军中武将们一言不合就能动手,文人们不会亲自动手,可是杠起来的后果比武将打架更严重。

武将之间光膀子打完架,第二天喝酒还是好兄弟,文人之间起了龃龉,那可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事情。

他还是个孩子,在他面前提起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妥?

少年人乖巧的站在一边,看着两位再朝中举足轻重的文臣满眼无辜。

“你开春就要去国子学,那里面良莠不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问题,早知道这些事情也好。”刘基笑着让人坐回去,以这孩子的出身怎么也不可能编一辈子的书,既然早晚都要进朝堂,早些知晓里面的弯弯绕绕对他有好处。

但凡开国之君,对待一同打天下的兄弟都是宠也不是不宠也不是,打天下的时候是兄弟,天子和臣下亲近不是坏事儿,可一旦安定下来,这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尊卑二字从来不可轻忽,尤其在这皇城之中

刘基将羽扇放在桌上,看着不怎么自在的小孩儿语重心长道,“小长生啊,为官要进退有度,朝堂之上党派之争无可避免,难的是如何再风口浪尖上稳住还能不被猜忌,不然到底花,稍有不慎便是杀身之祸。”

那李善长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这么多年来把持政事,早就放不下手中的权利了,他们二人不和,一方面是皇帝需要制衡朝中,另一方面就是那人自己找事儿。

才德兼备从来罕见,他李善长不算缺德,却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孩子还小,你吓唬他干什么?”宋濂重重咳了两声,“长生以后如果不想掺和进这些事情之中,和老头子我一样专心修书不就行了吗。”

他宋景濂的关门弟子,只要不被养歪,将来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朝廷里的勾心斗角不管也罢,编书教学一样能名垂青史。

“您要么在文华殿教导皇子要么在翰林院编书不掺和政事,他们放过您了吗?”刘基摇头晃脑反驳着,也不管这话在孩子面前合不合适,反正他说开心了就行。

顾亭抱着茶水暖手,看他们完全没有检查作业的意思,也明白自己今天过来并不是凑巧了,刘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神机妙算。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知道将来他们一家会因为胡惟庸而获罪,他当然不会什么也不做,如今朝中左右两位丞相,一为徐达一为李善长,虽说以徐达为尊,大权却都在李善长手中。

而胡惟庸,正是李善长的坚实拥趸。

顾亭安安静静坐在一边,杯中热气袅袅升起,将他的神色氤氲的模糊不清,只是心神微微一动,旁人看不到的光屏就出现在视线之中了。

总算放出来了!!!

昨天说过今天去老师家,这两位其中之一就是大学士宋濂了吧?

老爷子果然和想象中的一样慈祥,不过旁边这位又是谁?

刘伯温啊刘伯温啊刘伯温!!!!兄弟们!!!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次真的捡到宝了!跟着小哥哥肯定能把当时的名人看过来一遍儿!小哥哥赛高!!

朱元璋喜欢shā • rén,尤其喜欢杀功臣,小哥哥以后一定要离他远一点嗷嗷嗷!!

当官不容易,洪武朝的官儿更是不容易,那是真的用命在拼搏啊!

刘伯温死的不明不白,宋濂也是无妄之灾,如果真活在那个朝代,还是当个平头老百姓来的安全。

老朱脾气实在不好揣摩,谁能有把握在他手里活的安稳?

不过明初的几个大案都有很明显的目的啊,胡惟庸案让朝臣们不敢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空印案加强中央集权,蓝玉案把开国功臣全部干掉给朱允炆开路,老朱后来大开杀戒也不是没有原因。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这些武将当然不用死,可偏偏太子先没了,老朱不把忠于太子的武将们全都干掉,朱允炆会那么容易登基吗?

建文帝也是自己作,亲叔叔说逼死就逼死,要不是他自己找事儿燕王也不会造反。

不造反必死无疑,造反虽然成功的可能性低,可万一真成了他就是皇帝,用脚指头也能想出来该选哪个。

就是可惜了那些武将,好在永乐大帝有出息,大明朝最彪悍的时代就是从他开始的吧。

弹幕的话题很快从刘伯温转移到如果太子朱标没死明朝会走上哪条路,惊的顾亭差点将茶杯给扔出去,越看越觉得背后发凉。

他从来没有想过太子殿下竟然走在了洪武帝前面,更没有想到燕王会造反,朱棣在一众皇子之中算是懂事儿的,如果连他都被逼到造反,可见新帝究竟过分成什么样子。

只是太子殿下不在了,底下还有那么多王爷,秦王晋王皆是马皇后所出,最后登基的怎么会是个皇孙?

顾亭抿了口热茶压下心中的震惊,双手不受控制的有些颤抖,刘先生死的不明不白,老师受了无妄之灾,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宋大学士低头不说话到底少年人不由瞪了旁边的刘伯温一眼,什么该说不该说的都往外说,平日里的机警跑哪儿去了,将人吓坏了上哪儿再赔他一个小徒弟?

他这么大年纪了,收个关门弟子容易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