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应天府的秀英夫人(3/4)
很快,宋濂想起来:“我记得大帅之前说,他只需要打下天下,治理天下以后交给儿子……五岁的儿子?”
叶铮捋着胡须,道:“哪还需要以后?咱们大帅啊,现在就靠着他儿子养呢。”
宋濂扶额,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愁该叹气。
……
待叶铮和宋濂离开后,陈标才将怀中的信拿出来:“娘的信。娘要和大帅夫人一起组织应天城中的女子支持井田制和女子放脚、女子分田。娘希望爹和徐叔叔能配合。娘说,大帅已经同意。”
朱元璋和徐达眼皮子直跳。
大帅同意?同意什么了?
好吧,大帅夫人说大帅已经同意,大帅就已经同意!
朱元璋拆开信,马氏在心中写明了她想做的事,然后向陈标求助。
马氏虽已经有计划,但心里十分忐忑,所以写信寻求儿子的赞同。如果儿子赞同,马氏希望已经分田的扬州,也让女子加入她们的队伍,一同支援前线将士。
打嘴仗,平民女子永远也比不过名妓才女那一张巧嘴。
那咱们就闷头干活,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对朱大帅的支持,让朱大帅知道,有很多沉默的女性期盼着朱大帅的政策。
种田是累,徭役更是可能会把人累死。
但只要女子能分田,就不会在出生时被溺死、幼年时被害死、长成女童后被卖掉……
就算分得田地后,可能会面临家里和夫家的剥削,但至少她们不会早早死掉,还有一线希望。
有利可图,对一无所有的平民女子而言,也是活下去的希望。
无论男女,占数量绝大多数的贫苦百姓的愿意都很微薄,只要能活下去就好。
不需要温饱,不需要尊严,只要不冻死、不饿死就好。
可是如此微弱的愿望,也只能在每个王朝的盛世中,遇到风调雨顺的时候,且贫苦百姓手中有田,才可能实现。
马氏说,她写不来什么诗词歌赋,读的那几本书识的那几个字,只能勉强对懵懂的贫寒女子们讲一讲咱们朱大帅的好,然后带着明白了井田制的贫苦女子们为朱大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朱元璋眨了眨眼,一个没留神,泪水滚滚,瞬间把脸全打湿了。
陈标感到头顶有水滴落时,才发现他爹哭了。
陈标赶紧从背后抽出隔汗的布巾,也不顾上面还带着他的汗水,站在他爹的大腿上,给他爹擦眼泪鼻涕。
一个大男人,哭得眼泪鼻涕糊了满脸,难看极了。
徐达张了张嘴,很有求生欲的闭上嘴。
在大帅哭的时候敢嘲笑大帅,他不等大帅当皇帝,就要被大帅丢进敌军中乱刀砍死了。
“标儿,你娘啊……我在前面打仗,她就在后面带着人给我做衣服、缝皮甲。我最初起兵的时候哪有什么金属盔甲穿,都是你娘收了皮子给我缝。太厚的皮子不好缝,你娘缝好一件皮甲,手指头上就全缠满了布条。”
“后来日子好了,你娘也帮我管着要发下去的布甲武器,和将士们的女眷一起给全军将士做衣服鞋袜。外面都说我爱兵如子,我哪有那个闲暇爱兵如子,爱兵如子的是你娘啊。”
“我就想、就想着以后发达了,绝不让她再操心,让她安心当富太太。结果现在还是得你娘来帮我,我……”
陈标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爹,你这人怎么这样,还恩将仇报啊。”
正在嚎哭的朱元璋哭声一滞。
陈标把布巾狠狠在朱元璋脸上揉了几下,道:“娘为你做了这么多事,等你没麻烦了,就把娘关在后院,只看那四方天?娘这么有本事,以后你没麻烦了,就该更加支持娘去做好事,让娘扬名啊。”
朱元璋抓住陈标在他脸上作怪的布巾:“啊?”
陈标道:“娘会做衣服,就让娘管着布坊,女人才知道女人需要什么款式的衣服;娘爱读书,就让娘开一个女子书院,教导女子识字算数;以后爹如果被派到边疆镇守一方,边疆对女子束缚更小,完全可以让娘帮你管着内政,爹你只需要打仗……”
陈标站在朱元璋的腿上,抱着手臂道:“你可不能和朱大帅学。大帅夫人那么能干的人,将来大帅当了皇帝,大帅夫人就只能干坐在皇宫里熬日子,每日只计较些朱大帅后宫三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元璋默默用布巾擦干眼泪和鼻涕:“元帅夫人当了皇后,能做的事多着呢,什么熬日子,你又诽谤大帅。好了,不说这个了,你要怎么帮你娘?”
陈标拍了拍手,李贞递过来一大叠纸。
陈标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熬夜做的!”
朱元璋急了:“再重要的事你也不准熬夜!”
陈标道:“娘难得求我一次,别说熬夜,赴汤蹈火我也得做。看看,有什么补充的。”
朱元璋先狠狠挼了一下居然敢熬夜的儿子的脑袋。他太后悔了,如果有他看着,儿子绝对不会熬夜。
不过他心里又很酸。
朱元璋一边看着陈标给马氏出的主意,一边酸溜溜道:“每次让你帮帮爹、帮帮朱大帅,你总是满口抱怨。怎么你娘一求你,你就这么积极?”
陈标鄙视:“你和娘能比吗?大帅和大帅夫人能比吗?你扪心自问一下,要是你,你会更积极主动地帮谁?”
朱元璋被陈标的话噎住。
徐达抱着手臂,凑上来一边偷看,一边道:“标儿说得对!”
朱元璋把沾染了陈标汗水和自己眼泪鼻涕的布巾丢给徐达,让徐达去洗布巾,赶紧滚,然后继续看陈标写的计划。
李贞回去拿新的布巾,顺便拎走了对朱元璋书房十分好奇,东摸摸西摸摸的陈文正。
熬夜的陈标很快就困了,靠在朱元璋怀里倒头就睡。
朱元璋一边护好熟睡的儿子,一边帮夫人完善计划。
儿子说得对,钱财什么的咱们已经不缺,夫人需要的或许不是富裕但无聊的生活。夫人支持他,他也要支持夫人。
要不,首先给夫人取个可以在外面叫的大名?名留青史的女子大多有自己的名字,他夫人现在要在外扬名,也应该有。
……
朱元璋嘴上说着不让儿子熬夜,为了给马氏完善计划,他自己也熬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让李贞派人送信。
然后朱元璋叫醒儿子吃早餐,吃完之后抱着再次倒头就睡的儿子一同补觉。
这是他推行井田制之后,睡的第一个无梦的觉。
应天府,马氏拆开信,开口不是拉家常,也不是说正事。
朱元璋在信的开头说,儿子曾经问过他,大帅夫人叫什么名字,是叫马翠花还是马秀英,他觉得“马秀英”这个名字很好,问马氏如何。
马氏愣了一会儿,心头一暖。
大部分女子小时候都只有一个ru名,比如丫头,妞妞,某姐之类。马氏也一样。
一般女子及笄时,有文化且宠女儿的父亲,会给女子取字。那字,就是女子可以用在外人面前的新的名字。
若父亲没有赐字,女子就会在新婚后,由丈夫取字。
这就是“待字闺中”的意思。
马氏亲生父亲去世得早,郭子兴虽养大了她但她毕竟不是亲女,朱元璋又是个粗人。所以马氏到现在都只有一个ru名,并没有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