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决定(1/2)
在慕之云想清楚以前,比赛正式开始。
CMO直接对标IMO,也就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分两天考试,每次考试三道题,考试时间四个半小时,六题满分126分。
其实认真说起来,CMO的难度经常是比IMO要高的,毕竟国内学生优秀的太多,不往死里卷一下,都拉不开差距。
比如这次初赛满分的,全国一共有56人,京城赛区4个满分算多,但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米省和谷省,满分各有7人。
这么一群天之骄子济济一堂,也难怪能惹得各大高校招生办像是围猎鱼群的鲨鱼一样涌过来抢人了。
满分选手赛前差不多就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金牌以及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名额一共也就60个,要是题目稍微容易一点,组委会都能懵逼——因为满分太多,根本拉不开差距啊。
于是,难度就只能不断往死里拔高。
越是尖子生,越喜欢难题,要是出题老师的水平稍微差一点,反而容易被鄙视。
所以这种比赛的出题老师,压力也是山大啊!
至于今年的比赛试题,那当然也是绞尽了脑汁,怎么为难人怎么来。
比如今年的第一题,涉及到的是复数数列的极坐标和参数求解,这勉强还能算是高中的知识点,但是题目不但额外加入了纯虚数概念,还有极其复杂的前置条件,即便是这帮天之骄子,也有不少被当场卡住的。
就算有了解题思路,洋洋洒洒一大段解答下来,也说不定哪里就会出错,然后只能从头再来。
要不然,区区三道题,也不可能给出这么充裕的时间——而且还有不少人压根就做不完的。
胡老是今年的出题人,这时候正一脸得意的在考场里巡视,欣赏着这些考生焦头烂额的样子。
要是考生脸上的神情太轻松,就该换他紧张了。
这时候考试时间已经过半,胡老还特地去问,这回没有提前交卷的了吧?
去年出了好几个提前交卷的,还要五六个满分,对当年的出题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一件颜面扫地的事情。
那个年轻的监考官正想摇头否认,顺便夸一夸胡老今年出的题特别厉害的时候,忽然,有个女生拎着试卷,就申请提前交卷了。
监考官忍不住看了一眼时间:这时候,考试时间才过了一个多小时。
胡老的脸顿时也黑了下去,再看一看那女生手里写得密密麻麻的试卷,脸更黑了。
要不是边上忽然有考生看到竟然有人提前交卷,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抽气声,胡老自己说不定也要倒抽一口凉气了。
“这女生是谁?”他低声问旁边的监考官。
监考官看了一眼考卷上的名字才想起来:“这应该就是这一届年纪最小的选手了,来自京城的慕之云,才14岁,相当厉害。”
胡老已经迫不及待把卷子抢了过去,然后越看神情越严肃:“何止是厉害了……咱们B大有没有把这孩子拿下?这么快的解题速度,这么周密的思路,说不得以后又是一个很出名的数学大家。”
作为如今数学界泰山北斗一级的人物,胡老这评价相当之高,只可惜那个监考官遗憾摇头:“没有,不过听说A大那边也没有成功,这个女生是今年少数还没有确定去向的种子选手之一。”
“她难道是准备出国?”胡老皱了皱眉。
他是不太赞成学生年纪太小就出国的,就算数理水平够了,心智也还没发育成熟,容易出问题。
“这就不知道了。”监考老师摇摇头。
胡老看了看这女生走的方向,忽然起了爱才之心:“我去跟她聊聊去,看她愿不愿意做我的弟子。”
对这些学术界的大牛来说,虽然想拜到他们门下的学生多得数也数不完,但找一个合适的衣钵传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慕之云提前交完卷,却没有急着刷题或者看书,而是又坐在A大校园的小凉亭里发呆去了。
她还在思考昨天那个问题:自己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她现在已经提前学完了高中所有的内容,大学本科方面,对高等数学,物理,甚至生物化学都有涉及,相对专业性更强的,比如机械制造,微电子,建筑力学,药理学甚至医学影像诊断学,她也或多或少都涉猎过。
但要说从这些里头获取的乐趣——除了刷题的快乐,就只剩下积分的增加了。
其他的……好像都差不多,不会觉得讨厌,但也没有多喜欢。
慕之云忽然怀疑,系统是不是把自己的脑子改造过了,在赋予她非凡天赋的同时,也剥夺了某些更底层的情绪。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口锅好像也不能扣在系统头上——上辈子她不也是这样,对什么都是恹恹的,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很清晰的规划,一切都是随波逐流,然后慢慢往死路上走。
谁想到好容易重来一回,她的境遇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有些东西还是跟上辈子一样。
慕之云觉得这不对,可具体怎么才是对的,她也不知道。
就在这时候,一个笑得慈眉善目的老头儿,突然打破了她的发呆。
老头儿大概六七十岁,一头白发,个不高,腰背佝偻着,但是精神头很足。
他对着慕之云笑眯眯的点点头:“这么早就交卷了?你觉得这次的试卷很容易?”
慕之云特别实诚的点点头:“还行,题型都是以前做过的。”
在系统里刷了这么久的题,除非故意往偏往怪里出,能叫她觉得陌生的题型,几乎已经没有了。
老头微微哽了一下,很直率的发出邀请:“我是B大数学系的教授,你要不要过来给我当学生?”
慕之云看了他一眼,却问了一个很古怪的问题:“您当初是为什么选数学的?”
老头一愣,铿锵有力的说:“当然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慕之云:……好像很有道理。
老头出生的年代正值战乱,国弱民贫,想要靠着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祖国的现状,自然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社会也不能说多富强,但好歹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蒸蒸日上,这种理由,对她的触动就不是那么大了。
她现在已经够成功了:妈妈那边的事业越做越大,自己手里的股份也不少,她眼看着就是个躺赢的富二代,压根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读书这边也是一切顺利,国内几所名牌大学抢着要她,就算想要出国留学,也同样轻轻松松。
尤其慕之云本来还是一个很自我的人,重生以来最大的目标,除了找到妈妈,让她不要那么早离世以外,就是狠狠报复那些上辈子让她痛苦的人。
何家村那边了结得差不多了,还有慕凌和蒋家那几个人排在后面,姓柴的那家人倒是不急,属于可有可无的报复对象——慕之云是个心眼很小的人,对她好的她牢牢记住,但是欠了她的,她也肯定要一一讨还。
但是报复完以后呢?好像也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老头儿还在劝:“你们这一代孩子运气好,生在了好时候,不过数学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你看那些公式和定理,代表着一种极致的美感,而且数学才是这个世界最底层的语言,只要学懂了它,你轻而易举就能看清整个世界。”
老头的话和薛旭然的有些像,只不过更霸气一点,只可惜,她还是什么都没有感受到。
对慕之云来说,数学顶多很趁手的工具,刷起题来也挺有意思。
然后就没了。
老头儿对自己看中的弟子竟然是这么一副丧丧的状态,也有些意外。
“那你平时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看的书?”他又问,“能打动你心灵,让你恨不得整个人都扑上去的那种。”
慕之云对老头突然文艺范,有点猝不及防:“打动心灵?没有过。”
书不就是书嘛,看着挺有意思,能帮她刷积分,还有助于更轻松的解题——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呢。
“那是咱们文明承载的结晶啊!”老头儿痛心疾首跟她说,“你是不是偏科的很厉害?没怎么认真上过文科类的课程?”
老头儿觉得他或许找到问题的症结了。
文科类的那些书,读太多容易疯,但是完全不读,肯定也是不行的。
慕之云毫不犹豫的否定了他的猜测:“我挺会背书的,不说课本了,几本大词典,还有很多学术类专著都已经背完了。”
老头撸了撸袖子,直接坐下来,他现在连把这人忽悠成自己学生的念头都顾不上了,一心一意就想着传到授业解惑,拯救迷途的羔羊。
“光背可不信——我知道你们这些孩子都更重视理科,我当年也是,觉得文科救不了国家,”胡老忍不住追忆自己的青春年代,“那时候国难当头,书斋里埋头苦读,自然比不上火炮坚船来得有用,我当时弃文学理,到现在也没有后悔过。”
慕之云点点头,认真听着老头说起当年。
“但是啊,文科是做不出坚船利炮,上不了天下不了海,但是它对这里有用,”老头用力指了指自己的心脏,“文学历史哲学,它能让你更好的感受这个世界,也能让你生活得更好,更平静,也更有力量。”
“但是我都背下来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用。”慕之云很耿直的说。
“这些东西可不是光靠背的,”老头无奈的笑,“那是要在你头脑里生根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的东西,然后,你自己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了。”
胡老青少年时期的启蒙,是在私塾里背着四书五经过来的,年轻时候他觉得那些都是没用的糟粕,可慢慢年纪大了才意识到,虽然后来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家,他能算出炮弹的运行轨迹,也能找出出航天飞机最优的动能势能参数,可是能支撑着他不眠不休,砥砺前行的,却是少年时期就埋在心里的某些东西——看起来羸弱无比,却又照亮了整个时代。
只可惜,现如今数理化才是大势所趋,文科,不过是那些学不好理科的学生们次一级的选择。
他当然也不是觉得数理化就不重要了——毕竟老头自己就是一个数学教授,也根深蒂固觉得,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对数理化的重视,就是对科学的重视。
他只是觉得,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才,文科教育绝对是少不了的,理科决定一个人的深度,文科则决定一个人的广度,只有既能专精深入,又有广博见识的人,才能做出改变这个世界的成就。
少了哪一边都不行。
“文科类的东西,比如历史还有哲学,你要是觉得无聊了,或者理解不了,那就去听听大师们的讲课,那些东西跟数学题还不一样,是需要揣摩,还有生活积淀的,”老头很热情的建议慕之云,“咱们学校吧,是工科比较有名,但是有名的大师也还是出了不少的……”
他巴拉巴拉说了几个名字:“所以你要是有什么迷茫疑惑,选我们学校肯定没错,到时候我亲自给你介绍那些大师认识。”
这老头儿推荐起自己学校来,那是滔滔不绝,热情似火。
只可惜,他心中奔涌的火焰,马上就被这学生一个古怪的问题给浇灭了。
慕之云:“那……要是去你们学校的话,我可以选择读文科类专业吗?”
胡老:???
他只是想要帮自己未来的学生答疑解惑,可不准备把看中的好苗子,往文科专业送。
再说了,那些酸了吧唧的文科教授,大约也不太愿意把保送名额送给一个理科生……吧?
胡老其实也拿不准那些一天到晚玄玄乎乎的家伙们,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他露出了艰难的微笑,“你完全可以主修理工科,然后旁听文科类嘛,反正听听课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就当是个对情操的陶冶罢了。”
所以归根结底,这位数学系的大教授对文科类也没有多看重,就是一个陶冶情操而已。
在他心里,像慕之云这种难得的理科苗子,送到那边去就是糟蹋人才。
只可惜,他刚才那通心灵鸡汤,还真触动了慕之云。
这辈子慕之云虽然已经读了两年书,但主要还是背书做题,文科类的东西从来没有往心里去过,上辈子就更加了,从那个被囚禁的环境离开以后,她就住进了人烟稀少的疗养院,除了听闲不住的小护士唠唠嗑,或者跟医生借几本书看以外,她的人生是极其枯燥的。
那医生对书的品味也说不上多好,特别喜欢看心灵鸡汤——就是各种对人生苦闷的感叹,对眼前困境的自我激励。
偶尔还有几本历史类的闲书,说得很浅,可再浅的内容,对整个世界只有疗养院那个小院子的慕之云来说,也很难理解,更感觉不到趣味。
她的人生,本来也充满了乏味和无聊。
慕之云不想再这么无聊下去了。
她想要试着找一找,上辈子根本没有体会过的乐趣。
她决定学文。
然后,两所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就疯了。
“那个年纪最小的满分学生准备学文???”A大的老师一头雾水,“不是说她今天的考试是最早交卷那个吗?她交的是白卷?”
这套试卷难度确实大,但也不至于把一个好苗子就这么打击得决定去学文吧?
“当然不是,听说她头三道题完成质量很高,至少第一场肯定是满分了。”另一个老师叹气。
“那她是有什么想不通?这么好的苗子学什么文科,简直就是浪费了。”B大的老师也忍不住抱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