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大笑(4/4)
他对于大势非常的了解,可论归官场的手段,的确不是很熟悉。
想清楚后,他同样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贾鉴,谢友成也满脸微笑。
“朝廷啊朝廷。”
笑完后,唐清安无语。
说来说去,无非就逼着他支援辽西。
御史弹劾他没有起到牵制之功,那么自己如何回应?必须以事实回应对方。
如果他不支援辽西,那还真落实了御史们所言。
这弯弯绕绕的。
“如果不是前番魏毅太过锋芒毕露,何必如此这般想方设法的,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谢友成感叹道。
贾鉴闻言,则笑了笑。
他和谢友成不同,谢友成出身辽东,对于国内不了解,而他却是国内而来。
国内的文官风气,如今不就是这样么。
唐清安知道贾鉴为何发笑。
文官中有伟岸的,当然也有庸才。
遍观大周。
他还真没有发现张居正,海瑞这等大才。
倒是因为国内争权夺利的厉害,以致于风气败坏,官员多贪权而不做实事。
和明末大多数官员一个德性。
事情未到最后一步时,各种自信各种目空一切,真到了蛮族进攻时,又慌乱杂章。
例如那历史上明末的辽东巡抚王化贞。
上任之初自信满满,各种军略随手可出,轻视大敌,好说大话,不顾旁人的劝戒。
说起话来做起事来,彷佛蛮族挥手可灭之。
觉得其他人都是傻子,觉得蒙古人是傻子,三言两语送些银子,就认为蒙古人会为他卖命。
总之就是一股迷之自信。
对自己的布置同样是信心非凡。
唐清安自信,是因为他看透了历史上的节点可以利用,对方的自信,唐清安不知道哪里来。
可能就是因为出身清贵,习惯了目空一切吧。
而蛮族真的进攻了,他的布置毫无作用,四处都是破绽,被逐一击破。
然后不敢担起责任,只会慌乱的自顾逃命。
那么魏毅的主持下,能否守住辽西。
或者守不住锦州,那宁远呢。
要是宁远也没有守住,那大周的局面,可比同历史时期的大明也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