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兴教育(3/3)
带来了可乐。
然后,朱元璋便开始想要在金陵办太学。
这个太学不同于学社,而是一个可以容纳一万人的大学府。
这还不算什么。
他还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四书五经这些,早已经被崇祯皇帝证明,完全就是一个糊弄皇帝的科考规矩。
官员们学了四书五经,又有什么用?
该贪墨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手软,该投降的时候,他们也绝对不会硬气一下子。
该欺负百姓,那还是照样欺负百姓。
关键是,熟读四书五经,连唐诗宋词这样的文集,很多官员连读都没有读过。
就是崇祯皇帝自己,那也是进入了仙境之后,才开始慢慢地阅读其他的书籍。
这永乐大典,他都开始慢慢地读起来。
读了之后,发现里面真的拥有着很多很多他不知道的知识。
所以朱元璋也准备让天下士子一起,想办法编撰一部洪武大典出来。
以后就按照大典里面的内容举行科考。
这太学里面,也要设立军事院。
用来支持武举。
对于建立太学这件事情。
百官们是没有阻拦的。
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按照皇帝制定的规定,在太学里面求学的学子。
都有可能进入地方上为官。
而参加了科考的,会按照成绩,从从六品开始任职。
第一名的,直接进入六部。
这样的科考改革,对于他们的后辈来说,那也是福音啊!
谁也不能断定,自己的后辈就能够通过科考,再加上,还有不少世家大族的人,那都是没能考上。
最后连捐官都不行。
这也是一个机会啊。
太学的建立,对于大明的朱元璋来说,那就是一个以后的人才库。
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是谁有能力,谁能够治理好一方百姓。
那他就可以慢慢地升官加爵。
如今,每一年都会有吏部还有御史以及都察院分组,对三十多省的官员进行考察。
这样的考察,会有两次。
用来提拔地方上的官员,并且还有一定的赏赐。
总之。
把心思放在了基础建设,还有制度改革的朱元璋。
要比把心思放在了猜疑和朝堂权术的朱元璋,那要好很多。
对于大明而言。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