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宫(1/1)
代宗后,历代皇帝对骊宫持续修葺扩建,历时71年,到故事发生的甘露之变时,已占地500亩。建筑布局讲究隐秘,殿宇、宫室、库房万余间,或隐于密林中,或埋于山体内;防御体系善用地形,选悬崖、峭壁、山脊、隘口等险要处,构筑台堡、烽燧、谯楼近千处。
镂空山体修建四通八达的隧道网,连接骊宫各房屋宇室、楼燧台堡,总计修建长度100里;同时挖掘通往召应县县城的地下长道150里,挖掘直通长安城内的地下长道300里。挖通通往关中京畿地区数十县的地下长道2000里。
这些秘道的分布,关系到骊宫的防守完备、人员的调度转移、军事行动的隐秘性和突然性,某些重大关键时刻,甚至关系到归义军、南衙士人集团和大唐皇室的生死存亡,所以是最高级别的机密,不宜随意泄露。
而且其中通往长安城的300里密道,由于干系更为重大,更是机密中的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