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2/2)
别看顾容与自己请罪,但其实朝廷上百官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毕竟顾容与没有让水患蔓延的更严重,而且也将病情控制的很好。
朝廷的御医是什么时候派出去的,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但都知道是皇上故意拖延,这事万一严重了是顾容与的责任,但是现在既然控制住了,顾容与也有功。
他自己请罪说的再难听,也不能忽视顾容与立下的汗马功劳,就算是他想忽略,朝臣也会看不下去,肯定也还是要为了他请功,而且天正帝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赏罚必须分明,否则皇帝的颜面往哪里放。
别看现在御史台不声不响的,天正帝要真做错了事,那些老不死的肯定能摇着笔杆子,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他。
这些人都是先帝时候的老臣,天正帝自己也不敢对他们多加训斥,真的说急眼了,他们一头撞柱以证决心,最后落下骂名的还是自己。
这种做不好,还要惹一身荤腥的事,天正帝才不会去做。
若是他真的叫了顾弘祯进来训斥一番,也就承认顾容与骂的是自己,到时候面子上过不去的还是他自己。
想明白其中关节,再去看顾容与的折子,天正帝更是恨得牙根直痒痒。
顾容与虽然是在骂自己,但其实就是指桑骂槐说天正帝。
天正帝生气就是承认了,不生气自己心里憋屈。
徐大伴小心翼翼的看了天正帝一眼,发现他一直盯着顾容与的请罪折子,思虑片刻,小心的劝导:“陛下,益州灾情已经解了,顾世子这次也算是功过相抵,不枉费陛下的一番栽培。”
天正帝回神,似笑非笑看了一眼徐大伴,“你倒是会说话。”
徐大伴笑着说:“老奴嘴拙,不能表达陛下心意之万分。”
“不过你说的对,顾容与确实有才,竟然能经得起朕的考验。”天正帝的心情舒缓了一些,顺着徐大伴给的台阶就下来了。
不过顾容与敢指桑骂槐写折子来骂他,天正帝不可能不记仇。
所以这事确实像顾容与所料的一样,不了了之,哪怕有朝臣因此而为顾容与请功,也被天正帝轻描淡写地打发过去了。
总而言之,无功无过,功过相抵,顾容与还是老实的在益州做刺史,其他的就不要再肖想了。
他写了一份勉励顾容与的圣旨送到益州去,顾容与从头听到尾,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招待了元祥,看着像是挺在乎的,其实心里面根本就没把天正帝的表彰当回事,不过是一纸空话,其实就是为了告诉他,升官赏赐没有,好好在这呆着!
顾容与也不在乎,反正他做这些事情也不是为了要天正帝的嘉奖,他现在脑子里就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梵镜言的生日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