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2/4)
弘治朝的大事基本都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宫的西暖阁中和重臣们商议而决。在武英殿中议事的时候很少。因为这意味着在朝堂中公开讨论。
因而,腊月初二的早朝后,大批自认为有资格“看戏”的官员前往武英殿中。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名阁老带着随从从文渊阁过来,从东华门进宫,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到武英殿中。见武英殿中的官员有些多,时年六十七岁的刘健脸上隐隐有怒色。
“这是怎么回事?”
首辅开口,武英殿中等候着看戏正在相互交谈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弘治朝的“三贤相”的名气比“三君子”的名气大得多。而三贤相的核心便是这位刘公!
按理说,按照明朝文官们的尿性,根本不存在“权威”这种说法。张居正那么牛逼,“吾非相,乃摄也”。还不是一堆人搞他的黑材料,打黑枪?
他们天然有一种反对权威、不盲从的精神。但是,刘首辅历仕三朝,弘治元年入阁,帝师,如今的首辅,每有所奏帝无不从。这点场子还压不住他就白混了。
刘健横扫众官员一眼,道:“和太子学业相关的人留下。其余各人回衙门做事。”
没错。今日议事的主角根本不是张昭。他只是附带产物、导火索。真正的主角是太子朱厚照。其议题是太子的学业。这才值得皇帝和重臣们协商!
武英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离开。只剩下七八人还在殿中。刘健站在御座之下,满意的闭目养神。片刻后,净鞭响起,弘治皇帝从殿后转进来。升座群臣参拜后,弘治皇帝道:“把太子和张昭叫进来。”
司礼监太监陈宽亲自去跑腿。殿中的群臣则是神情不一。因为,弘治皇帝的表情太温和,根本不像生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