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3)
第二天顾寻来府学时带着个赶车的下人,马车不算豪华,却很宽敞,六个人都坐上去也半点不拥挤。
有马车代步,不到一刻钟就到了码头。
……
花镶带着顾寻到家时,家中已经准备好了热乎乎的午饭,看见孙女带了同学来家做客,两老都很热情。
花老爷子还偷偷跟老伴说:“咱家镶儿比我强,交的朋友都是心性清正之人,我算是放了一大半的心了。”
在自家吃吃喝喝玩了一天,第二天花镶就带着顾寻去找苏栩,一起去县郊花家的庄子上玩。
顾寻第一次学着爬树,也是第一次吃烤鸟蛋、烤鹌鹑这些乡野吃食,愣是玩得不亦乐乎。
回家前,花镶又带着他们去了几里外大舅姥爷家的养牛场,打了一桶牛奶,拿上大舅姥爷今天才加满整个小木桶的奶粉,婉拒过大舅姥娘再三让他们留下吃晚饭的热情,这才喊上顾寻、苏栩回去。
坐到车上,花镶发现这两个家伙的连都有红,回想一下刚才因为好奇这看看那看看的两人,不由好笑道:“你们不是看到挤牛奶脸红的吧。”
苏栩没来过花镶舅姥爷家的养牛场地,此时也分外尴尬。
这话一出,花镶眼见着两人的脸唰的一下爆红,似乎还能听到砰的音效声,她更是笑得一手捂肚子一手拍车椅。
好一会儿花镶才忍住笑,对他们道:“你们俩,太嫩了,那就是牛的**……”
“镶弟”,苏栩呵了一声,花镶见他生气,不敢再胡言乱语,小心翼翼地等了会儿,才道:“这不就是部位有些敏感吗?不至于不能说吧。”
苏栩到底是个受儒家思想教导长大的纯正古人,听到镶弟说那两个就觉得羞耻,当下严肃道:“你这么小都哪儿看的这些,我告诉你老实点,别学一些浮浪气。”
顾寻说道:“我看你就是看得杂书太多了,我手头有一本时文集,回到学里你日日背一篇,正正心性。”
花镶看着这两个小古板,又不怕死地多说了一句:“我也没说什么,你们可不能‘讳疾忌医’。”
一下子顾寻、苏栩的脸色齐刷刷黑下来。
花镶忙闭紧嘴巴,不再逗他们。
仔细想想,两个少年可能就是有些尴尬,被她这么一说,才恼了,哎,她就是忍不住想笑啊。
大夏朝的性、教育还是挺前进的,要不然苏栩、顾寻两个才十三四岁大的孩子怎么会被她两句话就说得跳脚。
第二天下午,花镶、苏栩、顾寻三个一人背着装满了吃的东西的木箱子,在码头上等了没多大会儿,卫谌就到了,又片刻,朱驷也到了。
朱驷还带来了陆廷秀的消息,原来他昨天上午就回学里去了。
这天是中元节,五个少年到府城时太阳还高高的,街上行人便已很稀疏,偶尔经过的,胳膊下也夹着一叠子黄表纸。
估计是要回家剪成纸钱烧给先人的。
花镶自己就是个没喝“孟婆汤”的,现在很相信这些,当下赶紧催同伴快走。
苏栩知道她害怕这些,安慰道:“时间还早,别怕,再说有我们几个一起呢。”
花镶现在也不是怕,因为自己的经历,觉得鬼神可能真实存在,中元节又是鬼门大开的一个节日,只要想到可能有亡者也在逛街,她就发怵。
不过几人还是很顺利地就到了府学,此时太阳还未落下。
花镶和卫谌回到舍房时,卢鹤并不在,应该是又去博物楼看书去了。
这次花镶还带着六十个鸡蛋,足足装了大半个木箱子,她只把面条、腊肉、奶粉等物拿出来放到书架上,直接把箱子竖着放在了窗户边。
揉了揉有些酸疼的肩膀,花镶觉得自己还有必要再出一次“风头”,下次回家,找李木匠给他们这些读书人最常用的木箱加俩轮子。
卫谌回头看她,“肩膀疼?”
花镶摇头,说道:“就是有点酸。”
正说着,顾寻一手提着箱子进来了,“镶弟,甜瓜我已经留了两个,这些放你这儿吧。”
奶奶给顾寻也准备了一个箱子,花镶的箱子里装的鸡蛋多,就把瓜果都塞到了他的箱子中。
花镶接了过来,将箱子塞到床下,对顾寻道:“我这里有些药酒,你自己揉揉肩膀。”
顾寻今天背的箱子有二三十斤,肩膀肯定受不了。
卫谌就看了顾寻一眼。
“好”,顾寻把药酒接了过了,说道:“待会儿一起去打饭。”
花镶好容易忘了那些比较害怕的事,打饭时就听到两个学兄在那里说哪个哪个舍房有个病死的学子或是有个连年考不到乡试名额的学子自尽了云云。
花镶也是到进了学才知道,并不是考上秀才功名就能参加乡试的,还必须在学政每两年一次的考核中通过,才能有参加乡试的名额。
不过这对于学子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关卡,基本上学问到了,都能考过。
因此学兄说到的那个因考不到乡试名额自尽的学子就有些隐情了,无非是进学后就不再努力学习之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